初中之前,我没有见过电脑。
高二的时候,我在学校的机房里第一次见到了台式机。
大二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台个人pc,那会儿很多人都买联想,我买的也是联想电脑,型号早就忘了,只记得颜色,是银色的。
那台电脑用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已经快要寿终了,因为长时间的用于游戏对战,它的CPU损耗严重,散热不够及时,或者可能是功耗越来越大,散热器忙不过来,温度上升很快,经常蓝屏;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发出长时间尖锐的啸叫,仿佛马上就要爆炸了,听得人毛骨悚然,方圆百米不敢有人烟。
那时候,阿里巴巴起步不久,腾讯还没有微信,而百度,可能还在想怎么搞掉谷歌。总之,BAT还远没有成为后来的中国互联网巨无霸。小米?还在雷军脑子里。
那时候,pc于我,也就写写论文,打打游戏,看看电影,文科生嘛,不用编程写代码,不用编曲剪视频,简简单单的。
那时候,我花了一笔巨款,买了个诺基亚的手机,型号还记得很清楚,E66,当时最先进的智能手机系统塞班,2.4英寸的屏幕,滑盖——苹果已经发布了划时代的iPhone,但划时代的iPhone4还没有出来。
那时候,我身边没人用Mac,只在网上见过,被称为装逼专用。
那时候,还没有听过智能手表,大家都准备跟着苹果铆劲儿干手机了,智能穿戴产品还是个精子,连个卵都不是。
大学还没毕业,工作就有了着落,毕业前我顺利考入一所高中教书,学校会配发电脑,还是联想pc,那是2011年,联想的Y系列卖得很好,我们到手的是崭新的Y470。
工作之后也不大玩儿游戏了,平时就做做课件,写写教案论文,够够的了。
转眼到了2014年。三年过去了。作为工作电脑,工作损耗没那么严重,但是软件更新在不断吃硬件,忘了是谁说的话了,针对硬件说的,大概意思是,不管你做出多块的处理器,总是可以用更新的软件来匹配,把效能用到极致;再加上学校公共电脑病毒成群,个人电脑无法幸免。
对电脑和手机,我忍受不了它们像蜗牛一样的速度,我希望它们运行起来无限接近光速。我是个文科生,但有一颗极客的心。
而三年损耗之后的Y470在我眼里,已经是蜗牛了,我特别无法理解很多老师是如何忍受他们的电脑开机时间超过五分钟的。特别牛的忍耐力。
于是,2014年暑假,在得到老婆的大力支持后(多开明的老婆),我换了人生第一台Mac,虽然是乞丐版。
苹果真是一家好公司,有教育优惠不说,每年暑假在优惠基础上还会有优惠,这可比很多企业良心多了,这让我对它很有好感。
当然,更吸引我的,是品质。那时老婆用的是苹果公司的iPhone4,期间我一直让她换个手机,但她说用得顺手,不愿意换,直到我给她买了iPhone6 plus,换下了旧手机。老婆是从安卓阵营中转投过来的,她觉得苹果手机软硬件都要好很多,所以在我决定由pc转站Mac时大力支持。而Mac给我带来的体验,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工艺精湛,轻薄便携,反应迅速,系统优化良好,人性化的操作体验,各种优势碾压之前所用pc。
尤其是,之前在使用pc时我就不大用鼠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虽然有时候稍有不便,在购入Mac时我上网咨询网友要不要同时购入鼠标,几乎所有人都给出同样的答案:不需要。
Mac的触控板实在太好用了,手势控制也很丰富,鼠标反而累赘。
当然,现在谈苹果,硬件只是其中一只翅膀,系统的统一上升为占同样重要作用的另一只翅膀。之前,苹果相关硬件,Mac的系统是OSX,手机则是iOS,去年,内部系统高度统一之后,成为Mac os、iOS,加上iwatch的系统watch os,三足鼎立,当然这种统一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设备之间进一步的衔接。在Mac之后,我应老婆的强烈要求,把手机换成iPhone7,之前给她买的生日礼物i watch她嫌表盘大,又是方形不喜欢,一直让我戴着,于是我充分享受了三个设备之间无缝衔接带来的便利,简单举例如iPhone中复制Mac中粘贴,iPhone和Mac之间利用airdrop秒传文件,i watch解锁Mac,以及三个设备同时显示来电都能接听电话,iCloud升级之后iClouddrive的出现更是大大提高了手机的办公效率,比如在Mac上做好课件草稿,存放在桌面,草稿会自动上传,手机上的iClouddrive app中会及时更新显示,进行浏览编辑。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至少是改变了我的生活。在最初的兴奋过去之后,我慢慢习惯了苹果多设备之间切换的便捷,这种便捷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成为一种日常,并且长时间的便捷之后,我现在对这种便捷已经不再有所察觉,换一种说法,这种便捷就像空气,就像水,只有当我帮助别的同事或者需要别的同事帮助,不得不使用他们的pc时,才能再次感觉到iPhone和Mac之间的亲密对我有多重要。
我已经没办法再回到pc和安卓了,至少在工作方面是这样,除非谷歌发展出它自己的pc系统,或者谷歌和微软深度合作。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种改变到底好不好呢?科技的发展确实影响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总体看来,暂时利大于弊,但是弊端总归存在,比如依赖性实在出乎之前的想象,而依赖这种事情,不管对象是毒品还是别的什么,总归不好。
作为自由个体,摆脱依赖是我一直信奉的准则。
然而,谁能真正做到呢?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让你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便捷和舒适的时候?我们只能是在心里对这种迅猛发展时时保持警惕,然后在警惕中好好享受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