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哲学富于暗示,每一个人获取感悟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件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观反映。既然如此,中国的哲学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语言上从来都是微言大义。
在中国哲学家的眼里,“言”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它所要传达的“道”才是最主要的东西,当一个人从其中得到体悟和觉解,那么“言”就可以不复存在了。中国哲学典籍中的“言”从来都没有外延和内涵的,它只有“道”的结果和目的,所以任何试图从中国哲学家的“言”中划定思考范围和企图得到既定思想内容的努力都是徒劳。“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正是说明“言”的载体性和达到“道”之后的无用性。
冯友兰曾经说过,诗的文字和音韵,画的线条和颜色与“言”有同样的作用,当你体会到了诗画中所传达的东西,那些载体本身已经不重要了。其实,任何道理到了极致都只剩下你所体悟到的思想,那些载体不管是绘画也好,武术也罢,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两个在哲学思想上达到一定境界的人交流,所看重的是对方行为中的哲学理念和哲学体系,已经与原来各自研究的对象没有多大关系了。
著名武术技击家李小龙在修习武术的时候曾经说过,仅学习某门派某人之机巧,即使发挥至极限,也非真正的搏击,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做观念上的俘虏。“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正是其一生对武术思考最好的总结,当他在武术哲学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了较深的体悟之后,武术本身就只是成为了一种技巧,没有了任何的意义。这一点上,李小龙在他的电影里曾经做过说明,他已经将搏击看成了一种游戏,武术只是他通往哲学道路上的一个载体。搏击本身就是在突破一个自己虚构的幻影,幻影破了,对手的实体也就不复存在。
不管是《老子》还是《庄子》,它的语言都很简短,那些看似只有一些结论性的句子里其实正是最接近它所要表达的“道”的。而文中并没有揭示推导和证明过程,这在西方哲学家的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的哲学不仅应该有严谨的逻辑思辨,还应该有详细的论证过程。而中国哲学的这种暗示性语言,在中国哲学家的眼里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背景和经历,对于生活的思考方法和角度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就像是通往哲学境界的一条条不一样的道路,但是不管道路如何,最后的结果都很相似,都是对“道”的最好诠释。中国哲学的探讨好像更加不关心每个人思考的过程,它直接用语言之外的东西来衡量着你的思想层次和高度。所以很多时候,中国哲学都是含糊其辞,不会直接告诉你什么,只是给你指明一个方向,让你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午夜
读冯友兰有感
网友评论
即便日后纸张被发明提升和普及以后,这种源自源头的习性还是没有被改变。
然后又想到了李连杰版《倚天屠龙记》里太极拳的精要:都忘光了就学会了。
这是冯老最中西方哲学非常客观的评价,也是我对他不把中国哲学先入为主的敬佩。
得意忘言
形意也是相互附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