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4708/230378b88a2bfcbf.jpg)
和文化心理咨询中心
王建花学习分享第1340天第1419篇
咨询累计:本周14次,总2371次
【心理文章】
“开学两周后,我们的门诊变得非常忙碌;开学一个月,儿童病房进入住院高峰期,很难住进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林红,近期如是说。
该文章发出后,“开学一个月儿童精神科爆满”话题便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这样“一诊难求”是否普遍存在?开学后是否是青少年抑郁症高发时期?如何看待抑郁症低龄化?
“从全年来看,一般开学后不久以及快到期末考试时,就诊量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周玉明解释,之所以出现这两个小高峰,一是因为开学后,学生要从假期中走出来重新适应学校生活,或者因为新学期升入其他学校,或是要转校、开始住校等原因,对于存在情绪障碍的孩子而言,都会是一大挑战,所以这个阶段会成为孩子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
而快到期末时,因需要备战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孩子们也会备受压力,导致情绪处理过载。“当然,这些情况并不绝对,在寒暑假时也会有大量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
调查称青少年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专家说:儿童精神科就诊患者以14-16岁为主。
抑郁症低龄化正成为一项社会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抑郁症研究所等共同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等调查数据统计,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已占总人数的30%,5成抑郁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儿童精神科门诊就诊患者以14-16岁为主,且在近些年里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意味着更多低龄段的孩子正面临一场情绪疾病。
豆蔻年华的孩子,何以会罹患抑郁症?周玉明解释称,从学术上讲,抑郁症的诱因是遗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环境来看,不良的教育方式也是一大诱因。“当然,抑郁症的科普、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孩子到院确诊,所以青少年的患病率也就提升了。”
“与没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相比,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在某些条件的诱发下,患抑郁症的概率更大。”临床上更多的是一些孩子没有特定的明显压力,也没有家族遗传史,但也产生抑郁的情况。换言之,就是虽然没有特定原因激发,也有可能会产生抑郁。”
而《蓝皮书》的调查结果也同样证实,学生抑郁症的诱因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生活习惯、睡眠不足、学习压力等。其中,77.39%的学生患者表示引发原因为人际关系,69.57%的学生患者认为在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
“虽然抑郁不会直接就导致自杀,但如果孩子长期不被理解,觉得很痛苦,得不到相应帮助,在家人和周围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和及时的救助,就有可能发生悲剧事件。”周玉明说,抑郁从发现到治疗阶段,都需要进行及时合理的干预,才能防止最后悲剧的上演。他同时呼吁,在发现阶段,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孩子的问题,不受偏见影响,也不要有抑郁症病耻感。在识别阶段能接受和直面孩子罹患抑郁症这一事实,已经能起到积极作用。
“其实很多抑郁到了休学地步的孩子,他们非常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恢复阶段或特定时期,孩子往往会生活得很辛苦,所以我们也呼吁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给孩子们多一些支持、包容,共同营造一个更为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
2023.10.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