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制度的竞争》
当我们现在提到系统,更多想到的是电脑操作系统。
什么是操作系统?
是驱动计算机运行的一整套底层算法逻辑。
系统就是那个一整套的逻辑。
1、三个系统能力的故事
(1)青霉素的合成
我们小时候书本里都学过青霉素发现的故事: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偶然的情况下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又过了十年,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吴军博士在《文明之光》中写道:但让青霉素能够大量生产的却是一位从澳大利亚来到英国的科学家弗洛里。弗洛里是位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的管理者,在他的下属中有几位非常厉害的科学家,如德裔犹太人钱恩,哈特利和亚伯拉罕。在当时的情况下,弗洛里认识到,如果在实验室里培养青霉素根本不可能解决战场上那么多伤员的救治问题,需要找工业界来帮忙。于是他找到了英国当时最大的制药厂葛罗素。可惜,当时整个英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根本没有钱和精力来支持他。于是,弗洛里又到了美国找到17家药厂,但只有4家答应帮助。一开始各家为了利益并没有合作,太平洋战争打响后,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实现合作后才有了青霉素的量产。
然而,这还并不是青霉素发展的最终章。要知道,现在所用的青霉素是合成的,而且价格便宜。这得感谢当时在弗洛里手下工作的钱恩和亚伯拉罕,他们搞清楚了青霉素起效的原理,后来又有1945年,英国化学家霍奇金(D.C.Hodgkin)用X射线衍射法测出了青霉素的分子结构。才有了这样的结构就能合成。最后,又过了11年时间,1956年,MIT的一个教授才合成出了青霉素。从发现青霉素到合成量产已经整整过去了28年。
从整个青霉素的发展历程看,弗莱明发现培养皿中长出的绿毛仅是从0到1的开始,真正让绿毛变成药,变成便宜能量产的药则是从1到N的过程,后者才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
(2)印刷术
吴军在《文明之光》中写道:今天要找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印刷术的人已经不可能了,甚至很多地区还在争它的发明权。比如一些学者把中国秦汉时期的石碑拓片说成是印刷,试图证明中国的印刷术历史非常悠久,这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按照这个逻辑,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可以把公元前3000年当地人发明的滚筒印章印刷作为更早的印刷术,但是这和我们说的印刷图书的技术完全是两回事。真正发明实用印刷术的应该是中国唐代甚至更早一点的隋代的某个工匠,当然更可能是一大批工匠。他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出现后,知识得以在中国开始普及,也让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文化和经济都走在世界前列。不过,雕版印刷的木版不耐用,印制过程中很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这就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此外,雕版的刻制比较困难,刻错一个字,整板就要重新刻制,成本很高。
虽然早在宋朝就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但是这种方法在中国并未普及开来。至于为什么没普及开,有很多原因。比如无论是胶泥还是木刻的活字都很容易损坏,排版印刷不了几页,就要换掉一些损毁的活字,另外那些材料制成的活字很难做到大小一致,排版不如雕版美观。因此,直到清朝,中国依然主要采用雕版和刷技术。
就在宋代的中国人享受阅读各种图书时,欧洲人还在抄书,就连《圣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到的。一位德意志地区的发明家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约1398-1468)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在古腾堡之前好几百年中国的毕升就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遗憾的是,他发明的技术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印刷业的主流,其中的原因之前分析了。但活字印刷术却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而促成这件事的人就是约翰内斯·古腾堡。
首先他发明(或者说再发明)的不仅仅是一种采用活字印刷的方法,而是一整套印刷设备,以及可以快速批量印刷图书的生产工艺流程。其次,古腾堡还带出了一大批徒弟,他们作为印书商将印刷术推广到了全欧洲,这不仅让图书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开启了欧洲重新走向文明的道路,并最终摧毁了一个在文化上封闭、技术上停滞不前的中世纪旧世界。
古腾堡研究出铸造拉丁字母活字的合金——铅锡合金和相应的铸造法。
古腾堡还发明了一种手摇印刷机。这种印刷机能重复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利用这种机械原理,印刷的操作变得简单易于重复。为了便于铅字印刷,古腾堡还发明了专门的油墨。
古腾堡不仅是个发明家,也是个好的作坊工场主,他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印刷工艺流程。第一道工序是排字,当时的工人需要先把要被印刷的书籍装订线拆开,放到排字盘中,由排字工对照着排好版。这部分工作对工人文化水平的要求不高。第二道工序是校对,这是纯粹的技术活了,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步。第三道工序是装版,即把校对好的铅板装到印刷机上。完成这些工序之后,就可以印刷了
古腾堡在欧洲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让整个欧洲跳过了雕版印刷阶段,直接进入到活字印刷,这使得欧洲人的印刷机从被发明的一开始,劳动生产率就大大超过了中国的雕版印刷设备。古腾堡的印刷术不仅排版速度比雕刻模板快得多,而且印刷时只需要两个人配合工作,一人上墨,另一人印刷。这样流水线式的工作,印刷效率比中国的雕版印刷高出很多,一小时能够印刷240张。
(3)电灯泡的发明
1808年,电照明就已经出现。
1838年,人们已经开始研究白炽灯。
1848年,巴黎歌剧院就已被电弧灯照亮。
1858年,莫尔斯G▪法默(Morses G Farmer)发明了一种很有前途的白炽灯。
1879年,爱迪生在新泽西的门罗公园点亮了第一只用碳做灯丝的白炽灯,距离电照明开始已经过去了70年。
1880年,爱迪生成立电灯制造公司,日后发展成GE。
爱迪生的伟大不仅仅是多次试验灯丝失败而不气馁的鸡汤故事,他的过人之处在于把电力照明发展成一套系统,并把它制度化、日常生活化。这个过程中不仅面临资金压力、竞对打压,还要面对公众对此系统的接受能力。《制度的竞争》写的很详细,不累述。
2、企业的系统
3、个人的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