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下来就如同白纸一样,而随着不断成长,则不断地沾染着环境赋予的各种色彩,这些或来自父母,或来自师长,或来自社会的色彩,把本同是白纸样的人也变出了千种万种样子来。然而不管怎么变化,人的本质还是那个白纸样的人。作为中国人,有谁不是在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呢,而作为当代的中国人,又有谁不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便不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呢?不管是传统的教育还是当代的教育,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极其注重道德教育,从来也都讲究个以德为先。这些幼时开始的道德教育,如同给生命的白纸打上了健康的、坚强的底色,也像是在人的心里设置了防止道德沦丧的防火墙。所以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永远都不乏舍身取义的壮士、安贫乐道的寒士、舍己为人的义士和不饮盗泉水的廉士,这些名士的精神便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这些名士的作为更实践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也从来都赞扬正确的,批判错误的,对于对与错,我们一直都有着统一的内心确认,对于义与利,我们也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而总有些人会犯各种明知故犯的错误,在做义利的抉择时做出错误的选择来,甚至越陷越深,犯下些让错者忏悔,也让观者震惊的无可挽回的错误。错者的忏悔,忏悔于自己错误的低级,观者的震惊,震惊于错者的肆意妄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句古语在古时往往用举头三尺有神明来实现震慑作用,这种震慑或许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况下,只能靠天地神明来伸张正义。而在如今这个数据时代,哪里还会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况,只有那些被利益蒙蔽了心灵的人,才会凭着掩耳盗铃的侥幸,放肆妄为的去做那些明知低级而为之的错误吧。
其实利益并不是贬义词,利益有国家民族的利益,也有凡人百姓的利益,这些利益是大是大非,是大义,而蒙蔽了心灵的利益却是一己之利,是低级的,无餍的微末利益,义利之争便是大义与小利之间的抉择。在该对大义和小利之间做出抉择的时候,人们最终会做出个做与不做的决定来,但驱使人们做出决定的心态,却不会止于两种。有人见了小利,则如蚊蝇见了血般趋之若鹜;有人则明知可能的后果,却在左右摇摆之后,选择了侥幸;有人则惮于可怕的后果,放弃了对小利的追逐;也有人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在大义小利之间做出坚定的选择。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如蚊蝇般趋之若鹜的人,迟早会落入张好的网;选择侥幸的人,不会止于侥幸,终会越陷越深、肆无忌惮起来;而惮于后果、不敢妄为的人,若是诱惑过大,未必不会侥幸为之;只有那些听从内心召唤的人,才会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真正廉洁的人。
而做到高尚、做到廉洁,其实也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遇事多向自己的内心问个该不该?如果内心里那种健康的、坚强的底色认为不该,那么不管那件事情看起来多么诱人,多么可爱,多么童叟无欺的样子,便断然不去做,就断断不会犯下种种低级的、无可挽回的、让自己忏悔的、让观者震惊的错误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