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段事件,我的师傅—一位工作时间超过我年龄的施工单位安全总监,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而说这句话的起源是由于我们当时在谈论项目上人员流失较为严重的事情时,他的看法。
当然,在以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看来,辞职在我们这一行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而对我这个工作经验相对较少的人来说,这样的人员流失,准确的说,是这样的人员流失程度及较高的频率,造成了我内心的一种恐慌。
我在这个项目待了有将近两年了,从我刚来的时候截至到现在,已经有28个人辞职了。
当然,其中有人是申请调离至其他项目;有人是迫于家里的压力,在家乡重新找了一份相对较为稳定的工作;有人是辞职考研去了;也有人是有了更好的选择(例如在市区内相对稳定的设计院)。
这些,都是刚开始的我所不能理解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这些离职的情况或者原因,我不置可否。
他们都是想拥有更好的生活,想弥补自己这些年来对于家人的亏欠和内疚。
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过一句话。
“在路桥行业,没有所谓的逃兵。你离开了,没有人说你是逃兵,但也没有人会说你勇敢,自己走的路,是要自己承担那份后果的”。
同事小雄(我们给他起的外号)来这个项目比我要晚一些,他从兰州理工大毕业后,直接就被分到了我们项目。
还记得迎新会的那天晚上,他是被抬着回去的(喝酒喝大了)。
在同事的眼里,他或许是有点幼稚,也没有刚进入职场时特有的那种自制力。
我跟他的熟络源于项目上的轮岗制度,他在施工现场做了一段时间技术员之后,便在质检部做质检资料。
我们两个所在办公室刚好相邻,再加上他是个爱说话的性子,所以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就渐渐关系相对其他人来说要更为熟悉一些。
经常在下班之后拉着他去看最近有什么好吃的,或者一块缠着我去江边散步。
我是个不太擅长于跟别人打交道的人,所以此时的他我觉得真的就成了我的知心好友。
可以聊天聊地,而丝毫没有一点隔阂感。
但是,慢慢的,他对工作不再是那样上心了。
在好几次我去找他的时候,看到他在看关于考研准备的一些事情。
“你要考研?”带着疑问,我得到了答案。
所以在那天下午,那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江边傍晚,他告诉我。
他到今年五月份(当时是三月份)就准备辞职了,用自己攒的钱先带他爷爷去北京旅游完了后,回学校好好准备考研。
听了他这个决定,理智上我应该是支持的,可是在面对一个这样的好友将要离开,
或许以后都没有见面的可能时,我这个时候或许是有些伤感的。
“作为你的好朋友,我支持你这个决定,去更广阔的天地是好事,而不是将自己的一生隅陷于一处,加油“。
两个月之后,我给他发了条短信,
“我一直以为逃离工地的人,是受不了这份日复一日的孤独感,但我相信你的决定是勇敢的,去追寻你自己的选择吧,你是勇敢的。
同事李哥毕业于西南交大,从毕业之后一直就在我们单位,
但是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他请了长达两个月的假,回来之后就递交了辞职报告,当时的我们无疑是愣住的。
当然,在经历着了这么多人走的时刻,我们也就很懂了,
“找到好的单位是好事,那你这辞职了准备是去哪里?“测量部的赵哥询问道。
“准备去成都的一家设计院,你也知道,我这年纪也老大不小了,女朋友家里不同意我再像这样四处跑了,想让我们稳定下来,设计院相对来说也稳定一些。“
李哥说着说着竟然抱着赵哥哭了起来。
“这样也好,这样也好,稳定下来是好事。“一旁的我们在这样的气氛里一时之间竟不知说点什么来缓解了。
“没事,没事,大家看,这不,李哥回去说不定马上就要结婚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吗,这可是得到了老丈人的首肯的呀,哈哈“一群人也因着办公室王哥开的玩笑而一扫阴霾的气氛。
逃离工地,这是两个我所熟悉的人的缩影,项目部前前后后离开了有28个人,
在这个时候,我想说: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何方,我们在若干年后回想起来时,还会想起,
“奥,我那时候还在工地工作过,我们那的兄弟姐妹可好了。“
这句话就足够了,兄弟,愿你出走工地多年后,仍能不将我们忘记。
如此,可好!
《齐悦梦想大型社群》第 2 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