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一部台湾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我没有想到粉粉的台湾剧也能拍出这么具有现实人性题材的戏剧。
豆瓣评分9.5分 剧集抛出一个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世界的真相,去探讨人性。
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
这个有标准的界限吗?
一场杀人事件,给加害者家庭,受害人家庭和辩护律师家庭带来的影响来叙述整个剧情的发展。我们与恶究竟有多远,这些恶意又是如何在社会中悄无声息地不断滋生?
开头杀人犯李晓明在电影院杀人,看了前面几集,他杀人的动机一直没有交待,没人清楚他为什么要持枪冲进人群里,无目的的肆意杀戮?他杀了九个人,破坏的是九个家庭。他的所作所为配得上剧中的恶了。
贾静雯出演新闻台副总监宋乔安,作为事故的幸存者,也作为事故的被害人家属,失去儿子的自责与对凶手的痛恨交织,很难有人能够苛求她去原谅作为下属的李晓明亲妹妹。儿子被杀害后,一直在丧子的阴霾中走不出来,她试图通过高强度的工作来麻痹自己的痛苦。丈夫与自己形同陌路,女儿早熟叛逆也不与自己亲近,自己甚至连女儿的生日都不记得。女儿觉得妈妈不爱自己,甚至于女儿当众对她说:“你怎么不和刘天彦(女主儿子)一起去死?”她每天只能靠酒精麻醉自己勉强入梦。她并没有歇斯底里,有时候就自己躲起来一个人默默流泪,把家庭生活搞得一团糟。
罪犯李晓明的家属也深深地活在愧疚,谴责生活中,所有人都在指责他们怎么教出了这样的一个儿子,能教这样的儿子的父母,也不会是好人。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过不下去,所经营的面馆每天都有人来闹事。爸爸每天借酒消愁,女儿退学在家,最后,妈妈甚至把女儿赶出家,告诉她说:“你就说你父母死了,这一家人只死我们三个就好了,你要活下去。”人们无处宣泄的愤怒只能泼向他们,想道歉的他们也不敢出现在公众面前,只能隐匿。妹妹被迫改名,但她也没有逃过“杀人犯妹妹”这个标签,她害怕跟别人打交道,因为是他们亲人的过错,他们就得用余生来还债,就得陪葬自己的人生。加害人的家庭他们内心的痛苦也是真实的,正如他们所说:“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赔偿与道歉,对受害者而言,毫无意义,无法减轻一点伤痛。”
剧情中为李晓明辩护的律师王赦同样经受着新闻媒体和网络暴力、被威胁、甚至被群众泼粪的伤害,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要替十恶不赦的人渣辩护。很多人咒骂他:“去你妈的,居然想给杀人狂魔脱罪!”不光旁人不能理解他,连他的妻子也对他产生质疑,但这些也没有击退他心中的信念。在面对媒体大众纷纷要让李晓明执行死刑时,他说:“你们都希望他(李晓明)死,大家都希望他死,舆论媒体也希望他死,我也认为他该死,但是法律不是用来讨好人民和媒体的……如果这件事情,不去试着找出答案,试着去预防,这类的事情在世界各个角落每天都在上演,你该不会真的认为杀戮游戏或是家庭教养的问题就是李晓明犯案背后的原因吧”?他冷酷但又无比清醒。执着追求事情的真相。他认为不挖到真正的原因,真正的问题将永远被搁置了,那么事情就没有得到解决,社会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李晓明。一个李晓明倒下,还会有无数个李晓明站起来。
因为世界不是只有两面,非黑即白。恶本来就存乎于心。《善恶的彼岸》一书中道:“”没有道德现象,只有对现象的某个道德诠释”。剧情将人的黑暗面展现到大屏幕中来,行大善的人也会有小恶,人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 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很接近,当大家都想要李晓明死时,我们心中又存着多少的善呢?当我们在谩骂无辜的受害者家庭,让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时,这不是恶的行为吗?
这部剧让我留下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谁又能分得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与坏”的标准答案在哪里?我们或许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但请记住:不要挑战人性。
善恶是若即若离,只在一念之间,好与坏,是最亲密的邻居,或者与我们人类共生共存。我们与恶的距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近。人性是极其复杂的,不是一个恶字,一个善字就能够概括的。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