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好人生。
心若被困,走遍世界也是在牢笼

心若被困,走遍世界也是在牢笼

作者: 宛都君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1:08 被阅读97次

    唯一能羁绊我们的,不是环境,不是脚步,而恰恰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宁静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内心。

    1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布鲁克斯,

    在被关在监狱时,

    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重获自由,

    可以像鸟一样翱翔于天际,

    在他服刑50年后,

    终于得以走出监狱,

    真正获得自由后的他,

    却难以适应崭新的世界。

    最终选择自杀,

    离开了他梦寐以求的自由世界。

    他身体走出了监狱,

    心,却踏不出固有的牢笼。

    2

    陶渊明在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

    几进几出,上下沉浮,

    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交绝游,

    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

    初期归隐的陶渊明,

    看书、赋诗、种地,

    小日子看似过的逍遥自在,不亦乐乎,

    但其实他的内心是极其苦闷的,

    其《杂诗》之二中这样写道: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胸怀满腔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

    为此,郁闷的整晚都不能平静。

    此时的陶渊明,

    身处宁静淡泊之地,

    内心却燃烧着一团奔腾不息的火焰。

    至晚年,看惯了风雨,

    体验了人生的坎坷与浮沉,

    终得平静、豁达之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

    有人说,所谓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的地方,

    去到一个另一个人呆腻的地方。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么出去旅游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

    能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文心雕龙·神思》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若人在喜马拉雅山,

    心里惦记的的却是未完成的PPT,

    若人在马尔代夫,

    忧愁的依然是房贷与股票。

    那么,出去旅游与呆在家里有什么区别呢?

    4

    1967年,从台湾文化大学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

    1968年,去德国,就读德国哥德书院,在柏林。

    1969年,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在西雅图。

    1972年,因为未婚夫猝死,再次去了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与荷西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沙漠小镇阿尤恩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1976年,与荷西移居大加纳利岛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

    1980年5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11月,开始中南美之行,到过哥伦比亚,古巴,洪都拉斯玻利维亚

    1982年10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

    看到这里,你知道了,

    我说的是三毛,

    从未停下过足迹,一直在路上。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也不是苦痛,

    它是细水长流, 碧海无波,

    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

    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

    这是她在不断的行走、周转于世界时,

    内心最深处的认同。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先生曾这样评价女儿的一生:

    我女儿常说,

    生命不在于长短,

    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

    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

    在这一点上,

    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5

    李白是偏爱月亮的,

    在他众多传世的诗作中,

    有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可以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明月,可以化作他送人的礼物,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明月,也可以是抒发豪情壮志的物件。

    明月一直是没有变化的,

    不断变化的,是李白的心境与处境。

    心里装的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世界,不是由造物主创造,

    而是由自己的内心所营造。


    6

    人生有三重境界

    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

    这段语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

    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

    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

    发现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进人这个阶段,

    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

    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 阶段,

    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

    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

    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到这个阶段,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

    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7

    芸芸众生,都是平凡之人,

    在社会上求生存,

    上学、恋爱、结婚,

    求职、晋升、创业。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琐事,

    都会成为羁绊心灵的枷锁,

    如何才能不被内心所羁绊,

    做一个自由洒脱之人呢?

    如林语堂所说: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

    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

    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此理解人生,

    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

    也逍遥自适多了,

    苦恼和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8

    可是,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

    因为过了这个年龄,

    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

    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

    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我可不想以这样的状态度过我的余生。

    生命是那样美好,

    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

    体会空气的清新,

    体味事物的美好。

    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

    时时要保持一种爱,

    学会欣赏美,

    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培养一样热爱而持久的兴趣爱好,

    结交一群有志趣相投的朋友,

    耕耘一份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人生可以这样简单而有意义。

    内心的牢笼一旦被打破,

    不再整日忧心与名与利,得与失、爱与恨,

    心若被困,走遍世界也是在牢笼。

    心若自由,立于寸锥之地亦是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若被困,走遍世界也是在牢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zv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