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跟爸爸亲,儿子跟妈妈亲,这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在我们家却不管用,12岁的男孩似乎提前进入叛逆期,老是跟我针锋相对,我们俩说不了几句话就会杠上,事后我也会主动跟他示好,彼此承诺心平气和地沟通和交谈,不带着情绪说话,可是隔不了多久,只要谈到与学习相关的话题,我们说着说着便又情绪上头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学习争执,我们事先也一起拟订每日学习计划,每天打卡完成任务,剩下时间自由支配,可是在执行实施中,总有一两个环节被省略,因为这是我额外增加的内容,所以他会有抵触情绪,能拖则拖,拖到最后则不了了之。我有时候也没那么较真,睁只眼,闭只眼。慢慢他也摸清我的脾性,干脆也就彻底忽略或跳过。
其一,我自己原则性不够强,既然已经协定了学习计划,那就按规矩办,也就不会产生迷糊地带,导致起冲突和争端。其二,我遇事容易情绪化,带有个人情感待人待物。心情好时,孩子的学习计划和打卡都能省略,心情不好,说话音量不自觉抬高分贝。其三,气头上说话不经思考。有意无意间会说些言不由衷的伤人话语,伤到孩子也气到自己,两败俱伤。
为了克制我的情绪上头,我跟孩子商量了改进对策,写下承诺保证书,先发脾气的人要有惩罚,儿子说:“如果妈妈先发脾气,则免除我一天作业。”从这句话更证明我们之间的导火索就是学习和作业。
面对孩子,我时刻提醒自己多点耐心和引导,教育本就是慢的艺术。一定要慢下来,静下来,稳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