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谈人性

漫谈人性

作者: 何言阅色 | 来源:发表于2017-04-06 08:34 被阅读0次

    人性这东西,太复杂,说不清。所以佛就很聪明,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做不同的解读,你听他听似乎都对;或者说一些大家认为都对却又很难做到的事情,显示佛的与众不同。

    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自宋之后,荀子一直被批判被贬低,背负着“性恶”的恶名。似乎大家都不愿承认人性恶,好像这样就让自己天然带着“性恶”的特征,这对强调出身优越性的封建士族来说是断然不可接受的悖逆言论。

    而且在人生每个阶段对人性的理解也不同,婴儿吃不饱不顺意张嘴就哭,开心就笑,天性使然。而后,成长不断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及至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是对人性认识的不断调整过程。

    性善或性恶,其实都不要紧,会有后天的教育体系来逐步完善修正以使其更加符合整个社会的文明需求,人的天然动物性便逐渐在社会框架的约束下向着“文明”进化。不同人的区别在于进化的程度不同。

    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更多是基于社会的法律、道德、普遍认识等并以此为准绳衡量之。前提是判断者能够严格标准要求,比如法官就是法律标准的判断者。但是道德、共识却很难像法律那样来细化和制定统一标准。

    对个人来说,评判一个人的好与坏,更多是基于自身有限的认识和对方对自己的影响来判定。越是熟悉的人,我们对其的评判就带有越多的个人价值倾向。比如,我们会极力赞颂遥远时代的一代清官包拯,称赞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公无私的新闻人物,但是如果我们自身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违规,受到一个铁面无私的执法者的处理,我们却大都心存芥蒂,会对其持有偏见。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对自己宽容却对别人苛责。

    现实中也总是存在这样那样一些人,不时让我们慨叹:人性恶啊人性恶!

    实际上我们这时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毕竟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人,虽然能代表一类人,但是和“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意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人格是独立的,人性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就是生物性、社会性,个性却是多种多样,且大都因为后天教育环境影响造成不同,所以有时候描述一些可恶的、自私的、刻薄的人我们常用“没教养”一词。

    没教养的人太多,且大都不自知或缺乏自我进化的勇气,总是散发着腐烂的气息让人作呕,甚至像疯狗一样令人避之不及。而其内心的认知层次也限制了其自我提升和进化的空间,所以在其所能达到的层面便无所不用其极,对别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at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