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书是根据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个演讲,来进行拓展的,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先理解,然后下定论。第二,保持好奇心,建立新认知。第三,后退一步,前进两步。第四,不要表现出救世主姿态。第五,谨慎分辨重点和无关信息。在从大学的象牙塔走出来,对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工作事业,也是对于我们的家庭,生活问题的处理。
读书笔记
-
敢于提问。这一点对于学习是十分关键的,Stay foolish,Stay hungry。问题能够迫使别人和他们自己超越陈旧的问题,揭开那些问题被提出之前的无人注意的可能性。问题就像钥匙,在合适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会打开我们通往未知晓,尚未意识到或是想都没有想到的世界大门,它或许是关于自己,关于别人。
-
先理解,后下定论。在任何情况下,先让对方解释明白,然后再进行申辩。“等等,你说的什么?”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在别人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对别人意图的回忆,同时,这个问题也是一种寻求详细解析的有效方式,而详细解析是帮助我们的真正的了解某事的第一个步骤,无论是了解一个创意还是一个观点,还是一种信念。
-
我们往往做不到停下来等着别人把问题说明白,如此以来,我们就错失了完全理解某个创意,论点或者是有意义的机会。提出“等等,你说什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我们抓住机会而不至于错失。
-
等等你说什么,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帮助我们避免错误或者草率的下结论。
-
我们听到或是读到了某些东西,很快做出判断,然后就把那些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物和观点草草归类为无知或者邪恶。如果能用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某些观点和视角,我们会少一分蔑视,多一分好奇。即便加深对某一种想法或观点的理解并不能够改变你的想法,也很可能会让你对提出观点的人多一分尊敬,或至少多一分理解。
-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一些对话难以继续下去,或者是我们感情冲动的时候,我们要暂停下来,询问是否掌握了所有的信息,得到了合理的结论,这一点总是很难做到。
-
这个想法真是荒谬,这个主意开上去糟糕透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对方或许只是在等我们去问“等等,你在说什么?”
-
对于你所遇到的人和想法,你的理解越深,这个世界对于你而言就越精彩,另外,培养先理解,后下定论的习惯,也能够帮助你规避毫无意义的争执,加深你与周围的人的联系。
-
“不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能不能?”
-
好奇心强的人更容易吸引他人,因为人们会被他们表现出兴趣的人所吸引。好奇心也能带来同理心,而当下
的人们正严重缺乏同理心。 -
“我们能不能在这一点上面达成共识?”
-
社交媒体中的人们正在打造虚拟的门禁社会,在这里,志趣相投的人们只会共享和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这不仅是一种不幸,还是一种危险。究其原因,便是社会科学家们称为群体极化的现象。无论实在线上还是在线上。当想法相近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巩固彼此的看法和信念。他们还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将彼此向更为极端的立场上去引导。
-
当劝导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和别人有一些共同的立场。
-
“我能帮什么忙?” 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切坚固的友谊的根基,也是显示出你的关爱,这个问题体现了帮助他人的意愿,也彰显了尊重和谦逊。
如果你的生活由好奇心和理解力的阴阳两极驱动,如果你保持原意尝试新事物,帮助被人,从别人那里学习的劲头,如果你能够专注于对你真正重要的事物,那么我相信,当提出附加问题的时机到来的时候,你就有资格说,我得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