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随州游记(上)
“楚北天空第一峰,汉东地阔无双院”。这是清代湖广兵马道陈维舟为大洪山主峰宝珠峰及佛教圣地洪山禅寺题写的楹联。
携江汉三百里平原沃土,瞰楚地八百年历史云烟。随州市西南部的大洪山,是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名山,是佛教南禅宗曹洞宗发祥地之一,因是中国佛教的重点丛林,而在历史上颇负甚名。大洪山方园300多公里,横跨随州、荆门两个地级市,为随州和荆门的钟祥、京山所共同拥有。大洪山风景区林茂水丰,山秀洞幽,风光瑰丽。有专家称,大洪山有“桂林的岩洞,庐山的凉爽,黄山的苍松,泰山的险峻等…”。大洪山的主峰宝珠峰及佛教圣地洪山禅寺都在随州境内。说大洪山的宝珠峰为第一峰,不在于它的绝对高度(1055米),但它突起于江汉平原中北部,相对高度达千米。独孤平原谷地之中,大有“登大洪山而小江汉”之势,相比之下,就显出大洪山的高峻雄伟。
由于洪山宝通寺与随州洪山寺的渊源,10月20日深秋的季节,我们初中同学一行24人,相邀一起,慕名踏上了随州大洪山二日游的征程。随车导游是当地的一个小伙,看样子刚出道不久,有点楞头青的味道。在车上他给我们讲了洪山宝通寺的故事。洪山寺上院最早建于唐朝宝历年间,下院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南宋端平年间为避战乱,大洪山灵峰寺的部分僧人及善信佛足迁往武昌东山宝通寺,并将东山改名为洪山,这才有武昌洪山区,随州大洪山与武昌洪山的渊源即始于此。说导游是楞头青,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这次出游,竟与洪山寺擦肩而过而不得知,这才是最大的遗憾,当然这是后话。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停在山下的大洪山服务中心,然后在中心乘坐景区中巴上的山。山中景区公路蜿蜒曲折,中巴盘旋在山间天路上,沿途植被繁茂,群峰环绕,风景还不错。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处于大洪山宝珠峰、斋公岩、唤狗山三峰之间的天然泉水湖——白龙池,又叫南池,海拔高程840米,水深3米。白龙池有很多古老传说,随州志云:宋皇祐五年,状元“郑獬尝梦身化为龙,浴于斯池,醒犹自见其尾于床上,故谈圃言獬是龙精”。因郑獬隐居于此,故曰白龙池。民间还传说,修炼成仙后的白龙为帮助善易和尚修建洪山殿宇,托梦善易在池中取木的故事被描述得活龙活现,当然,那是历史传说。现在的白龙池松杉满山,植被繁茂。视野开阔间,见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环湖栈道上,绿树成荫,秋色缤纷;若遇风掠湖面,清澈见底的水面,倒影的山林,风一吹,便散开来,碧波皴皴。这让我想起了宋朝翁卷的诗,“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导游还告诉我们,白龙池属大洪山火山遗迹景观,是四大火山湖之一,属典型的咯斯特地貌区,池水水位无论旱涝,常年不升不降,也算一个奇迹了。我们漫步在白龙池栈道上,闲庭信步,赏山水天色,看群峰飞舞,倒也快哉乐哉!
我们的第二站,是筱泉湾景区的二王洞。二王洞位于大洪山斋公岩东南面,海拔860米,洞深1000米。两王洞的名气,最早源于绿林好汉。早年大洪山名为绿林山,西汉末年,西市人(今京山)王匡、王凤曾率农民起义军“绿林军”与王莽政府军对抗,“二王洞”就是王匡、王凤的起义指挥部。“二王洞”是后人为纪念王匡、王凤的义举而命名,后来都称杀富济贫的义军为绿林好汉恐都缘于此。
“二王洞”属于响钟石洞,洞内因受岩性、构造、水流及地壳运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迷宫般的洞穴。听导游说,洞内有一段陡峭的悬梯,部分腿脚不灵利的同学留在了车内,其它同学随导游进了洞。“二王洞”被人们分为四厅,洞口不远处就是二王的雕像。洞内钟乳石悬挂,千姿百态,在各色灯光的辉映下,如梦如幻。每厅都各具特色,一厅观音打座莲花台,石幔如珠帘高悬;二厅罗汉堂内笋竞立,八百罗汉神威显;三厅神龟盘踞石坎上,幔前有龙闹东海;四厅百态千姿钟乳石,泉水叮咚柱塔边。洞内洞连洞,洞复洞,洞洞有景;堂内钟乳悬,巨笋立,姿态万千。此等景观,乃大洪山发现溶洞之最也。我曾到过桂林,桂林的溶洞看来壮丽大气;大洪山的溶洞却显得细致精巧。此外类似的还有邻近与二王洞相连的筱泉洞。筱泉洞比较平缓,没有二王洞陡峭,800米的溶洞,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走完。洞内的景观也大同小异,听说洞内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没上二王洞的同学,也在溶洞走了一遭,总算不虚此行了。我倒觉得,筱泉洞外景色比二王洞美,洞口有一池塘,繁叶落镜,水质甘凝;洞口被树丛秋色掩影,亭台楼榭,回廊岩石,有点江南小镇的味道,但山风吹来,才知在山色丛中。
大洪山的开发定位是,“佛教名山,养生天堂”。大洪山拥有99峰61岩42湖99泉,是湖北中北部天然大盆景,是武汉的“后花园”。这里茂密的植被,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小溪和甘甜的山泉,构成了这里最原生态的养生天堂。漫步山间小道上,满目青翠,溪流潺潺,真一个好好的世外桃源。
大洪山随州游记(上) 大洪山随州游记(上) 大洪山随州游记(上) 大洪山随州游记(上) 大洪山随州游记(上) 大洪山随州游记(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