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全书共塑造梁山英雄好汉一百零八位,其中,鲁智深作为一名特殊的存在,他用三拳打开了《水浒》,又用一条禅杖合上了《水浒》。从鲁智深的独特地位,可以看出作者施耐庵对这个人物的喜爱之情。不仅如此,鲁智深作为梁山众多好汉中唯一一位结局圆满的人物,他身上所表现出的许多性格特点及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鲁智深人物形象启示《水浒传》第三回以鲁智深的出场打开了全书的第一次武力冲突,这便是有名的“拳打镇关西”的故事。鲁智深的第一次出手,便显现出他性格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第一,遇事不躲。鲁智深偶然间了解到金翠莲父女的遭遇,他没有采取冷眼旁观、明哲保身的态度,而是直接揽下此事。并且,他坚持“救人须救彻,送佛送到西。”不仅资助金翠莲父女路上所需的盘缠,而且一力保证他们安全离开。即使在今天这个社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不需要学鲁智深“搅翻这昏沉的时世,替天行道!”然而社会中的不平现象,自古至今却从来都没有消失过,类似于书中郑屠那样的泼皮无赖在今天依然存在,只有“惩恶”方能“扬善”,有他们的存在,鲁智深就不会消失。
鲁智深身处军官之职,武功高强,加之颇受上司小种经略相公的赏识,本是前途无量。然而在面对金翠莲父女这对素昧平生的可怜人,鲁智深便忘却了这些富贵荣华,前途大志,一心只想着除暴安良。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不仅惹上了杀身的官司,更是葬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从此再无安身立命之所,只得飘零江湖。这里便显现出鲁智深性格中的第二个重要方面:事后不悔。无论是断送前程,还是被迫走上一条与自己性格相去甚远的道路——出家为僧,鲁智深自始至终不曾有过一丝后悔的念头。从不抱怨命运,从不怨天尤人,遇事不躲,事后不悔。
“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鲁智深人物形象启示《水浒传》全书的最后一场战争以鲁智深活捉方腊而告终。在南征方腊的归途中,鲁智深于杭州六和寺圆寂,留下了生前最后一篇帖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身为一名佛家子弟,虽没有深厚的佛学知识,也不曾念过一日经。然而,他心中有大爱,他是梁山上唯一一个真正实践了“替天行道”的英雄,他立志平世间不平之事,杀天下该杀之人。因而,他得以最终修成正果,圆满善终。鲁智深在经历北征辽国、南征方腊、“逢夏擒,遇腊执”后,便渐渐走向超脱,正如他所说:“洒家心已成灰”“我只得一个囫囵尸身,便是强了。”至此,鲁智深已经了却了心中的种种牵挂,放下了人生中的种种牵绊,遵从智真长老对他的劝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一生简简单单做人,不委屈而舒展,不张扬而局促,率性而为、嫉恶如仇,遇事不躲、不怕、不悔,正是如此,方能成佛。正如大惠禅师对他的评价:“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曹琼15011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