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终于遇见我们仨
说来惭愧,购入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凑单。
即便之前看各种必读书单推荐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我们仨》的名字,也没有勾起我一读的心,直到现在,我成为一位妈妈,"我们"成为了"我们仨"。
从启读第一章,到意犹未尽的翻完最后一页,我就知道,这样的好书,一定要推荐给大家,我希望自己在书中收获,对你也有帮助。
2.我们俩老了
左:杨绛女士;中:钱媛;右:钱钟书先生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钟书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
杨老师先是讲了她做的一个梦,梦中她和钟书失散了。在读到上面那句话的时候,我心想:不愧是知名作家,措辞用句真是恰到好处,只言片语就把我带到了那个情景,仿佛在梦中的是我。
这时,我还是带着功利的想法在读,在研究,在分析,在做笔记,试图从技术上学习写作技巧。
很快,我就忘记了划线,记笔记,进入心流状态,想不起来吃饭,忘记了时间的流淌。
杨先生仿佛就坐在我对面,她小小的身子整个陷在大大的沙发里,慢悠悠的和我讲述“她们仨”的故事。
3.我们仨失散了
我们两人的早饭总是钟书做的。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到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他穿戴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
这个时候,钱老先生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看到他做饭的画面,看到二人牵手下楼散步,仿佛他们仍是新婚。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在梦中,杨先生和她的丈夫、她的女儿一一分别。她在梦中分别失去了他们。然后我感觉不到悲伤,即便是描述病痛,述说离别,文中流淌的是三人相聚时的知足和幸福,三人分开时的思念和牵挂。
摘抄一段文字,给大家体会一下,即便是在被迫分离后的短暂相聚他们仨之间的幸福:
我们没个坐处,只好盘膝坐在地上。他从被子侧边伸出半只手,动着指头,让我们握握。阿圆坐在床尾抱着他的脚,他还故意把脚动动。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
我握着他的手把脸枕在床沿上。阿圆抱着爸爸的脚,把脸靠在床尾。虽然是在古驿道上,这也是合家团聚。
4.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三人各自工作,互不相扰从一九三五年七月,到一九九八年岁末,六十三年光阴。杨老师用十六个小节,把他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了一遍,也让我这等小辈有幸在数十年后看到:
看到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日子原来也是稀松平常;看到他们取得的伟大成就背后是日以继日的付出;看到他们在动荡年代经受的磨难;看到哪怕磨难加身,他们依旧坦然;看到他们一家人大风大浪中始终如一的温情和幸福。
用我粗陋的语言难以描述,在此摘录一些让我或是忍俊不禁,或是眉头紧锁,或是替他们难过的语句,真要体会那种幸福,还要你自己细细品读:
01 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他是一人出门的,下公共汽车未及站稳,车就开了。他脸朝地摔了一跤。
钱老先生对不住了,看到这里,我无耻的笑了……我猜想杨绛先生在写这里的时候,也是满脸溢着笑的吧。
02 我们出国乘英国邮船二等舱,伙食费非常好。回国乘三等舱,伙食差多了。圆圆刚断奶两个月,船上二十多天,几乎顿顿吃土豆泥。上船时圆圆算得上一个肥硕的娃娃,下船时却成了个瘦弱的孩子。我深恨自己当时疏忽,没为她置办些奶制品,辅佐营养。我好不容易喂得她肥肥壮壮,到上海她不胖不壮了。
换做以前,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估计是没啥感觉的。而现在做了妈妈的我,明白那个“ 深恨 ”,那个“好不容易”,“那个肥肥壮壮到不胖不壮”。我深知作为一个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胖胖的幸福,在孩子没有充足食粮时的难过自责。我还记得自己奶水不足,而宝宝饿的嚎啕大哭时的痛苦和难过。
03 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读书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坚定了我多读书,读好书的决心。
05 感谢我们仨
好书,让人如沐春风。好书,绝对值回书价。
凑单买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愧对杨老师,因为她带给我的绝对远超过我购买这本书所付出。
所以我现在郑重的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希望你也能在和杨老师对话沟通,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明白岁月漫漫,时光沉重,什么是值得记忆的,什么是值得珍惜的,什么是值得付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