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诵读第35天】
梁惠王下2.16(2)
【原文】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译文】
乐正子说:“您所说的超过,是什么意思?是前以士礼来办父亲的丧事,后以大夫之礼来办母亲的丧事呢?还是前以三鼎之礼办父丧,后以五鼎之礼办母丧呢?”
鲁公说:“不是。我说的是棺梓衣衾的华美。”
乐正子说:“那不能说是‘超过’,只是因为家庭前后贫富不同罢了。”
乐正子去见孟子,说:“我向平公说了,他打算见您。但有个叫臧仓的宠臣阻止,因此不能来见您了。”
孟子说:“一个人干某件事,有一种力量在支配他,反之也有一种力量在阻止他。干和不干,并不是靠人力能做到的。我没有见到鲁侯,是天意。姓臧的那小子,怎能使我见不到鲁侯呢?”
【感悟】:这段文字中,关于逾礼的探讨展现了对贫富差异导致丧葬规格不同的思考。而乐正子告知孟子被嬖人沮君之事,孟子则认为行止皆有命数,不遇鲁侯乃天意,非臧仓所能左右。这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要坦然接受,莫因他人的阻碍而怨怼,相信命运自有安排,保持内心的豁达与坚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