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散文
李白的狂傲与悲寂

李白的狂傲与悲寂

作者: 武文追梦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15:31 被阅读0次

    ——月公子读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绘的李白形象,可以说是我们对李白印象的准确描摹:诗歌天才、酒中仙人,狂放不羁,不媚世俗......总之,世人会把描述关于浪漫、关于天才、关于文人理想人格的任何词语都拿过来形容他。如果说大唐盛世的自由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李白的潇洒和狂傲一定是中国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骄傲。

    李白作为诗坛的“仙人”,他给后世留下的不光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行云流水的诗意,更是满腔赤诚的理想和积极喷薄的心理能量。然而,读李白若光读出这些,我们还处在有距离的欣赏兴味阶段。要向李白的内心靠近,我们不妨试着在他呈现给世人的一片光明背后,去看看他真实的另一面------他用不一样的形式来表达的痛苦到底有多深沉。

    李白的狂傲和悲寂,就像是一个镜子的两面,正面的明丽动人往往与背面的暗淡是成正比的。我曾在读李诗的时候脑海中有过这样一个画面: 水面上波涛汹涌,一轮明月高悬。银辉跳跃在惊涛骇浪的水面上,那声势引得岸边无数人侧目,无数人惊叹,唯有两岸的青山,铁青着脸,坚毅而又深沉地矗立着、沉默着。

    于是,我便大着胆子去读,抛开前人无数精湛的评论去看。在字里行间,我慢慢看到了李白的悲伤和寂寞。那是一个天才的悲伤和寂寞,它沉默地卧在明月下的山岗,大有‘若无知音赏,独自卧月明’的气势。

    要理解这份孤独和悲伤,我们不妨先从他的诗句来看看他的天才和狂傲。少年李白曾作《上李邕》来反抗当朝名士李邕的怠慢,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首诗中,李白明确以 “鲲鹏”自喻,以“扶摇九万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可见他决非小儒,不可能苟安于世俗的一官半职。他向往的是鲁仲连那样的士人——却秦军之后长揖辞爵赏,实现抱负之后拂衣而去,他曾在诗中明确赞美鲁仲连这样的高士“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我们可以由此感受到一个抱着雄才的人他内心的渴望和他志向的高度。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天才他生在人世间,不得不面对“世人见我恒殊调”的冷嘲热讽,不得不面对掌权者不借他雄起之风的哀伤。那么,问题来了,李白是怎样来排解他这份不被理解、不被赏识的孤愤的?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下意识地想到了“酒”,那种让人癫狂和醉生梦死的暂时逃离。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找不到他可以借以寄怀的出路。我们以为李白的愁只能消解在酒中,于是便更多得流连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如果我们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癫狂逃避这个层面,我们还是没有理解李白的大丈夫豪情和男儿气概。这时,我们不妨回过头去看他还未载誉时的样子“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那时的李白不是大唐诗坛的神话,只是一个可以被权贵嘲弄的少年,也是一个敢于向权贵“亮剑”的侠义少年,他有不凭东风也要“簸却沧溟水”的狂傲不屑,有“丈夫未可轻年少”的意气奋发。试想以提携后辈才俊扬名的李邕,看到一个少年如此指名道姓地反叛他,感受到一个少年这般不羁的骨气,他会不会皱着眉头在嘴角扬起会心一笑,那笑可能是对一个天才傲骨和志气的赞许,而那皱眉恰恰应该是他宦海沉浮之后对这个少年前程的深深担忧。

    李白的天才与傲骨,豪迈与孤寂是相生相成的。他一方面热切地渴望被重用,这点在很多诗里都有踪迹,如“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李白《长歌行》”“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等等,皆是他热切的入世之心,渴望建功立业之志。另一方面,他所怀之才惊为天人,他所渴望的知遇之恩,是刘备对诸葛亮那种珍之爱之,信之用之的知己之遇。而现实中,世人所理解的李白的高光时刻------被唐玄宗召见,给予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的恩宠,对李白来说,是不足以为荣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羞耻的。这份羞耻我不敢妄加揣测,我们不妨从玄宗让他干的事来看:唐玄宗游宴白莲池召李白为《白莲池序》,玄宗赏名花对妃子之时召李白为《清平调》,李白的大才之于玄宗,实际上是歌舞之余,锦上添花的把玩之物。这种恩宠,之于世俗之人,已经是天恩,可是之于李白,却是包装精美的桎梏,是被束缚和豢养。他的才气和骨气让他不能够忍受这般遭遇,于是他请求放还归山。被准赐金放还之后,李白用别样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愤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诗句,世人往往都用“豁达、乐观”等字样来评判,但我却读到了一个少年般赤诚骄傲的心,不屑于被人看到眼泪的那种倔强,那种无人能懂的天才的孤寂。

    李白式的孤独和悲伤,是少年的悲伤,是男子汉的悲伤,他的傲气和豪气不允许他用眼泪来表达,甚至他内心深处的倔强不让他用带着伤感的字眼来表达。这一点,在我这些年与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在我用心与少年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有幸瞥到,当然更由于我自己内心也有抹不去的少年气。所以,我深深懂得,那种用洒脱和亮丽色彩渲染出来的画面,背后是渴望被懂得又撑着不说的倔强。这种倔强不同于成年人的坚强,也不同于成年人的隐忍,它是少年人特有的敏感和自尊。李白沉默不发的悲伤蕴含在他对世界的热爱之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对世间的种种美好,他从来满怀激情地赞美,对世间的颜色,他倾尽热情渲染。正是这样少年般热情诚挚的灵魂,让他在面对自身苦闷的时候,无所依托,无处排遣。火一样的激情让他不具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心态,也不具有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成熟处世智慧。他有的是屈原那样一尘不染的理想和高洁人格,却没有屈原南方文化熏陶出的那种柔美,不会用芳草美人,用看似夸张的泪水和装扮来抒发心中悲愤。李白气质中有西北土地上特有的——那种面对苦难的坚毅与沉默,他是至刚至阳的气息,不愿用带泪的字眼来书写情绪。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天才可爱的一面,他用不屑来表达不满和愤懑,他用不屑来表达他的对抗。

    李白对世俗有多不屑,他的悲伤和孤独就有多深。李白自负经天纬地之才,吞吐八荒之志,因而有卑视圣贤权贵之言,对孔子,他写:“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自比管仲、乐毅:“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对爵位俸禄,他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细想这个形象,多么单纯,多么有力量!似乎只有少年时,我们才那么倔强,从来不肯轻易承认自己受伤了,也不肯屈服于任何权威。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生都至刚至阳,一生都赤子热心,归来归去都是少年。历史上,能够理解李白人格高度的人,只怕要属同样纯洁的屈原了,但能够看穿李白狂放背后伤痛的,只能是真心倾慕李白的杜甫,他是李白同时代的知音,他可能比希望自己好还愿意李白得到重用。在此我只摘录一首,李杜二人同游那两年间,杜甫和李白同吃同住那段时光杜甫留下的诗,来慰藉李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首诗是杜甫写给李白的诗里最短的一首,却是用情至深的一首。开篇一个“秋”字,把悲凉的气氛晕染开来,“相顾”是欣赏和心疼李白的杜甫深情款款的眼神,可他看到的李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风流倜傥模样,而是“飘蓬”般孤苦无依。马上他想到李白的退路:求仙问道,这似乎是一种解脱,可是偏偏李白未能弃世忘情,他在关于神仙的飘逸狂想中,挣扎着不羁之才无处安放的苦闷,所以杜甫看到了“未就丹砂”,看到了李白的隐痛。最后两句,实在是杜甫真情的关切,他注意到李白痛饮狂醉是俗世和神仙世界两重理想幻灭后的落拓悲痛,男子汉杜甫此时也难掩心中的愤懑不平,他为李白喊出了质问苍天的“飞扬跋扈为谁雄”。那种鲲鹏飞扬的姿态,到底是为了谁,到底有没有人看到?杜甫在为李白愤怒。从杜甫这个同样才高八斗,又亲眼看到过李白痛苦样子的人无法遏制的愤怒里,我们可以想象李白的傲气和狂放背后,那隐隐的,却无比沉重的痛苦。

    李白的痛苦和我们在古诗里读到的辛弃疾他们“生不逢时”的痛苦不同。他生在大唐盛世,那是个思想相对自由,人才多被征召的时代,可偏偏他怀经天纬地之才,却苦苦无施展的门路。他的痛苦也不是“无人引荐”的苦闷,他作为在当时就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连天子都闻名来召,可偏偏给到他的恩赐不是他所要的“知己之遇”。他的才华和傲骨,放在他成长的那个盛世,是带着微笑的眼泪,有一种比悲伤更悲伤的效果。那悲伤,傲骨的李白不屑说;那悲伤,面对世俗的眼光也不用说;那悲伤,以光明不羁的面貌,以孤高沉默的姿态,留了下来。幸运的是,李白有杜甫这一位真心为他的知己,有惊人才华凝注成的诗篇,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可以顺着蛛丝马迹,去分担他的些许孤独和痛苦。倘若我这样微小的解读,能够唤起千百年之后,身边读者一些更真切的对李白的关怀,而不是仅仅把他当做太阳一样的单一面孔看待,对李白来说,也算是一种遥远的慰藉吧。亦或者,对我们这些挚爱李白诗歌,爱中华文化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慰藉。我们希望,大家爱这些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文化代言人,爱中华文化血液里流淌着的光辉,而不仅仅书本上写着的盖棺定论。

                                2020.9.20 读李白诗集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的狂傲与悲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fp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