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马鸡

作者: 张蕉白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21:41 被阅读0次

          年初的时候,读了孙频的新书《以鸟兽之名》。我对于孙频的记忆,还停留在几年前那本《盐》。说来都是缘分啊,那是一个无聊的周末,空着手去图书馆消磨时间,在一排排书架中穿梭,却总也找不到能提起我阅读欲望的书籍,想想总得看点什么吧,然后一抬眼,一本嫩绿色的书让我突然来了兴致,封面是个插画风的大头娃娃,作者孙频,书名是《盐》,我以要读一本青春疼痛文学的戏谑念头拿着它走到了书桌前,四人桌独我一人坐在那里,这一看,就是一整天。那天我在通州区图书馆读完了整本《盐》,也认识了一个能让人笑容凝固的压抑派作家——孙频。

          《以鸟兽之名》我看的很慢,依然是惯用的半朗读式阅读法,没有《盐》那么窒息,就是几个猎奇的故事而已,甚至感觉每段故事都有一点烂尾,但我是真的很喜欢孙频的比喻,若是学生时代读到她,随便借鉴几句,都是作文中的精华了吧。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我基本上都已经忘光了,唯独对一段文字印象深刻,遂找到了当时的笔记,原文如下:“褐马鸡白天只敢在油松下活动,不会走远,晚上它们会跳上油松和松鸦一起睡觉。褐马鸡到了晚上视力很差,所以只要上了树,就是树下敲锣打鼓放鞭炮它也不管,还在上面稳稳地睡觉;就是在它旁边杀了它的同伴,血流成河,它也假装不知道,还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睡觉。”孙频在这本书里多次提到褐马鸡,每次对于褐马鸡的描述都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心里不住暗暗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人性弱点”的动物呀!

          由此,褐马鸡这种神奇的物种便留在了我这内存不大的脑子里。

          不过我得承认,我对动物没什么了解,浅薄之下的感叹经不起推敲,可别对此太较真了。

          褐马鸡——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又名角鸡、黑雉、耳鸡等,是我国特有的禽类,有“东方宝石”的美誉。据说《山海经》中都有对褐马鸡的相关记述,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褐马鸡的体型较大,高高翘起的尾羽随着奔跑上下起伏,让威武的褐马鸡神似一匹匹雄赳赳气昂昂的小马驹,怪不得古时候的武将都要摘其尾羽来装饰帽盔呢。它们面颊呈艳红色,腮边各有一缕乳白色的毛簇向后扬起,活似戏台上目光炯炯的唱将,铿锵有力、器宇轩昂。褐马鸡的确如它们的长相一般机敏,它们的视觉、听觉极佳,警觉性很强,叫声洪亮并且善于奔跑,说来也是奇怪,这种种都与孙频的描述大相径庭呀,尤其是褐马鸡最最出名的一点——勇猛善斗。褐马鸡的好斗也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其挥毫,古往今来,人们纷纷赞叹它们斗死方休的勇武,甚至称其为毅鸟。

          到此,我突然意识到,孙频文中对于褐马鸡的描写,也许只是一种暗喻吧,借此来渲染文中真正的主角,至于为何要把如此勇猛的动物描述得窝囊至极,也许是褐马鸡也各有性格?或者此勇猛非彼勇猛吧。

          不说书了,单纯说说褐马鸡好了。

          其实马鸡有四种,不仅有褐马鸡,还有白马鸡、蓝马鸡、藏马鸡,如果对马鸡感兴趣,欢迎来北京动物园观赏,北京动物园是我国唯一一个将这四种马鸡一同展出的动物园,当然,这是人工饲养的马鸡。

          野生的褐马鸡曾广泛遍布于我国的华北地区,甚至在长江以南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关于褐马鸡,其实它们是非常不挑食的小家伙,其可食用的食物多达80余种,从根茎、种子、果实,到虫卵、蛹、成虫,可谓是来者不拒,但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褐马鸡的数量却急剧下降,原因当然是人类的大规模猎杀、山林砍伐、环境污染,很快褐马鸡便成了稀缺物种,和大熊猫一样,加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行列。

          现存的褐马鸡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三大主要栖息地分别是山西的吕梁山脉、陕西的黄龙山、河北的小五台山和北京的东灵山,其中山西吕梁山脉的褐马鸡数量为三区域之最,褐马鸡由此也成为了山西省的省鸟。而作者孙频,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山西姑娘。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日渐重视,希望不远的将来,这个我国特有的珍禽能够摘掉濒危的帽子,在美丽人间生生不息,与老友人类和谐共存。

          疫情结束,一定要去动物园看一看褐马鸡,看看它们是否如视频上一样威武、一样羽毛顺亮。至于孙频与百度孰是孰非,我不想去考量,也无从考量。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吧,也许勇敢,只是因为踩在了懦弱的肩膀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褐马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iv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