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好看到了念丫的月总结,她在文章里说自己需要打卡和管理的事情太多了,开始逐步减少这方面的时间消耗,我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手机软件各种打卡层出不穷,我们的微信社群也是如此,各种打卡让人琳琅满目。
上个学期,同州学院曾有一位网友用一篇文章写过自己一天的打卡项目,加起来共有11个,早起、运动、每日一句、摄影、手抄…这还没算私下里别的群的打卡。
在简书也有一个打卡小岛,我曾经还坚持过365天的读书打卡和自律打卡,后来坚持了一年就停止打卡。
停止打卡的原因很简单。
第一,只要一件事情能够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习惯,将它划入每天必做的事项当中。
刚开始在小岛打卡的时候我专门为它找了书做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打卡的书籍与平时要看的不是同一本,反而每天还要多看一本,那些书不能说特别喜欢,也就是应付式的完成每日任务。
后来坚持了365天,刚好用一本书做完最后一天的打卡内容我就停止了这种形式主义的打卡。
可虽然没有在打卡,每日该看的书却不会落下,骨子里想看书的欲望会自动激励我拿起书籍,这不需要刻意的监督。
当你不需要刻意列出自己每一天都自律完成哪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和行动就自动融入到生活当中,就如吃饭喝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找到自己前进的内驱力比形式主义的打卡更重要
从这个学期起,同州学院又开启新一期给CP写信的活动,并且每个月固定的日期会在群里发红包激励大家写信。
我当时想给萱萱写信并不是看上了学院的奖励,纯粹是因为有很多话想说,用写信的方式很特别,这就像两位笔友以前在邮箱回信一样好玩,有种仪式感。
可群里有很多拖延症患者,大家没到最后一天都不打算写,抢红包倒是很积极,试问一下这样能不能坚持12个月呢,答案待定。
第三,减少无意义的打卡,将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去年的时候,我一天的打卡项目可能有八个以上,光是准备好小岛的读书打卡和自律打卡的内容 就占了每天的10分钟左右。
别看这10分钟似乎是一天的一点点而已,将一周的七天加在一起也有一个小时多一丢丢呢,何况坚持365天。
打卡有带来什么吗?
我扪心自问,虽然跟着同学们一起早起打卡和早睡打卡,可有时候早上被闹钟叫醒打完卡就迷糊着又睡着了,晚上打完卡放下手机也不是一刹那就能睡着,距离真正沉睡至少还需要半个小时。 后来不参加打卡形式的接龙,让自己心里少点负担反而能在早起的时段自然醒来,晚上入睡的时间还不是很稳定,但凡是都有一个调整的过程,脱去外界的束缚反而更加自律。
一个打卡项目对自己是否有作用要看它背后代表怎样的习惯,像手写摘抄打卡,背后的意义是练习一手好看的字,运动打卡,打破每天在久坐久战里的恶性循环,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可有时候因为特殊情况和生病,不能连续打卡总觉得好像与其他人拉开了差距,可有些人还是咬牙硬挺做运动,这些时候休息才是最好的方式,等到症状基本消失在继续坚持也来得及。
咱们打卡不是为了跟上众人的步伐,若是中途掉队,大不了自己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就好了。
每个人经历的东西不同,所以能兼顾的项目也有限,做到自己认为的最好就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