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无聊的时候翻翻书,看看文字,突然看到兄友弟恭这个成语,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于是打开手机百度,看看它的出处,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虽然早就知道它的意思,但没想到是出自司马迁先生的史记在五帝本纪之中。原来早在四千多年前帝王就提倡孝道亲情。
虽然时间在往前走,孝道亲情仍在,但面对这个新时代,一个快要变得人情淡薄的社会,谈及兄弟亲情可能有点不合时宜了。不要说我的话有点太偏,或者说只是我没有看到而已,但我们转念想想,首先,现在我们都在提倡个人自由发展,倡导个人的特色,这是极具个人色彩的,另外就是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都快有点跟不上节奏。让我们越来越累的前行,于是即使现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有多少人可以有能力养好这个孩子,还有些成家立业的人思想更是不一样,不要孩子的也是有许多,现在的孩子大部分就是独生子女,所以兄友弟恭这个词只能出现在他们的书上了。
不管是在那里,什么时候,还是我们身边,都存在着兄弟亲情,但我印象深刻的是伯夷叔齐这两兄弟,史书记载,相传,孤竹国国君有三个儿子,他在世时,觉得小儿子有能力有贤德,可当大任,就想让小儿子伯夷继位,等到父亲死后,伯夷就让位给大哥叔齐,觉得他是大哥,而且他也不觉得自己比大哥的德行好,但叔齐却说,这是父亲的遗命,也是坚持不做国君。两人争执不下万万没想到,就一起逃走了,让我们都不能想象当时他们两个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逃走的。
听说周文王姬昌有贤德且慕士,两人就去投奔于他,可到半路时没想到文王去世,刚好碰到武王伐纣,于是他们两个就拦住武王的车马,说父孝在身还未将其安葬,就去发动战争,这就是你所提倡的孝吗?当时武王旁边的人想要杀了他们,被姜子牙拦住了,说他们是义士。之后武王一统天下,他们两个人都不吃周栗,于是双双饿死在首阳山。现在留下的就只有他们的事迹和贤名。
当年的太史令司马迁先生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把他们两个的事迹作为列传的开篇,我想不只是按时间来说他们的事迹是最早的,但用太史公自己的话来说,是因为孔子那些名人在帮他们宣传。可是又是为什么值得他们宣传,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情字而已。
从他们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共进退的,如果在一件事上有分歧,我想太史公都不可能听过这个故事了。他们两个的兄弟亲情是厚重,可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点迂腐,是不值得给我们借鉴。
但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性格,这样看起来就合情合理了。而转回现在,我们也不需要这样太多的共同点,只要能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共同努力,你帮我下,弥补我的不足,我有能力,也可以帮你,酒到憨时可以忆起往事。这样的兄弟亲情就是最好的时候。
我们人都说自己是孤独的,但谁又不渴望被亲情友情爱情给包裹着。此中往事,为情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