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作者: 老宓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8:27 被阅读114次

          读获奖油画《我的前夫》(见文末)后,又看了一些西南联大的图文资料(附文后,有文有图)……遂生关于政局、国难、青年等种种遐思。

          “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曾惊讶地听过一些被怒斥为“猫粪”的当年“知青”这样“回忆”过往。我绝无责备他们的意思,这当然是不应该的!
          因为我不但深知他们当年的坚强勇敢、义无返顾;我也早已懂得自责:那时竟沒有在他们深陷精神泥泞不能自拔时,甚至给予一些可怜的物质帮助……

          在这一“关键时刻”有人做了应该做的,譬如我的老弟:对于两个胞妹,他甘心情愿地省下指缝里有限的钱,让她们得到对生存处境虽然毫无改观,但毕竟有生命温度的一些帮助……而我却未能!这当然也是不能弥补、又未能致以歉疚而了却的。

          WG狂飙席卷九州,革命口号响彻中华——我家姐弟兄妹六人,最小的老五、老六,佔三分之一,当此历史关口,被历史大潮挟持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她们每次自皖返沪从未诉苦抱怨、反而竭力而为地搜罗“土产”,背着、挑着给全家“过年”……我想:要是我能作画,我会画一幅“知青”题材的题为《我的年货》,让后人、特别是不信当年在“红色风暴”中跌打滚爬的“红色青年”是怎样一种惯于在人后暗泣、人前欢笑的“革命接班人”……

        看看网上太多的“知青”控诉吧,这才体现了真人的“体温”——正常,不一定燃烧——那有可能只是病危:
          “青春有悔”者说 :同样是知青的梁晓声就不这么认为,他的知青文学曾在读者心灵掀起“暴风雪”。当谈起这一话题时他说,自己从来不认为“青春无悔”。中社院知青史专家刘小萌说:知青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大事件,但台湾、海外的人对这段历史更了解。我们当事人的后代反而隔膜,这是非常可怕的!他说,对这段历史的无知,将来会承担代价……

        撕去红色帷幕的遮蔽,我们清晰地看到,大量毕业的中学生涌向社会,城市容纳不了这么多“闲人”。于是才发动了一个“上山下乡”运动,号召大家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号召“扎根一辈子”“在广阔天地闹革命”。现在想起来,这一“指示”非常可笑:当时农民的文化程度还不如学生,他们能教育我们什么呢?教育的是“背朝天、脸朝地”生活一辈子吗?

        可是,不容分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开始了。1968年冬月,各大、中城市连续几批的学生披红挂彩,登上火车轮船揭开了“命运”多舛的一页。

        后来?!后来,就正如所见:“知青”必然会由于“出身”的层次分明、背景迥异而变得不可同语,泾渭分明!“知青”们的分道扬镳延伸成了现在的“激情燃烧”派,还有老泪暗拭者。当然,还有一些:他们不仅“回了城”,“立了业”,既不愁吃穿,又奋力打拼,而且“功成名就”者;有的自醉自豪、有的平静如水,对于《我的前夫》这“特殊”的“画中人”所道出的“婚礼”的实际悖谬和悲剧的必然结局——那近乎残酷的色彩笔墨,就完全有可能无暇去顾及了。

        对于西南联大,上山下乡,还有相似、相关的许多人事,如何比较、怎样评说,肯定不会停止。因为同样都是国难当头、中华遭殃的真实……

        不过还是读画、读文吧!

    (附该帖原文)这幅作品表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知青窑洞前的一场中国“文革”特色的婚礼,在那个因扭曲、畸形和苦难而难忘的年代,这样的婚礼并不罕见。

    从婚礼的主角、背景和种种细节,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人物和时代的很多信息,展开对那个荒谬绝伦的时代和社会的无限的记忆和想象。

    名为《我的前夫》,道出婚礼的悖谬和悲剧的结局,近乎残酷。

    这幅油画原名《青春之歌》则是一种黑色幽默,是含泪的笑,近乎戏谑——《青春之歌》毋宁说是一首关于青春理想破灭的挽歌。

    在这幅作品中,新郎穿着新布鞋和褪色的粗布棉衣,脸色黝黑苍老,手指粗大扭曲,笑得合不拢嘴,情状得意、满足。他的年纪看起来比新娘大许多,也许就是某村干部的光棍儿子,由于拥有当时最为显耀的贫下中农的阶级身份,他理当享有娶漂亮女知青的权利。

    但是,做了新娘的女知青,无论从眼神还是从坐姿,不仅没有表现一丁点儿的幸福和满足,反而透出了无限委屈、忧伤和无奈,避之唯恐不及——这对主角极不和谐的表情暗示婚姻的荒谬性和悲剧性。

    从女知青身上,我们还可以产生联想,也许她城里慈爱的父母已身陷牛棚甚至遭逢不测,她现在沦为无家可归;或许还有更多的打击降临她身上,因此之故,他才会别无选择,委身并不爱的光棍做老婆。她脚边的旅行包就是她的全部嫁妆。

    门楣贴的标语“接受再教育”既点明这是一间知青屋,又富有讽刺意味地说明“接受再教育”的成果就是像这女知青一样“扎根农村一辈子”。

    牧羊铲和角落的胶鞋说明了新娘是个正在从事放羊接受改造的知青,她脚上穿的一双红色绣花鞋是做新娘的标志,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是那个时代最为时尚的代表革命的服装,手上一本“红宝书”是时代的标记,三者极不和谐,却在她身上统一了。这一切都证明了她嫁给了村干部的光棍儿子,是服从革命事业的需要、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成果。这一切符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普通人的行为逻辑,曾经被视为天经地义、无可非议,其实却是违背人性、天理难容,真是亘古未闻、荒诞无稽。

    油画作品《我的前夫》以传神的画笔勾画出在那特定的年代,知青坎坷生命历程中的归宿和命运之神的无情,虽不是普遍的人生遭遇,但从一个视角揭示了当时知青的生存处境。浓缩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部油画作品正视和反思了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那一段惨痛的历史,勾起了有过相似经历的人沉痛的记忆。婚姻的悲剧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剧。油画《我的前夫》选择女知青的婚姻悲剧作为切入点,对文革和知青运动作了有力的控诉,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十分深刻。

    2007年首都博物馆“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初展时,很多知青在这幅画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是观众留言最多的作品。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唉!《我的前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西南联大到上山下乡——看资料照片、读油画《我的前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ra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