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发来一首关于端午的诗让我鉴赏。看完后第一反应是惊叹,身边的人也能写出这样引经据典又能结合高考的诗,水平可见一斑。
收假回来,再次细细品味,发现了一个别字,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字,朋友当即改了,再次问我关于诗的意见。坐在电脑跟前,我开始一句一句查阅资料赏析诗作。四句就涉及两首诗,感慨后继续往下看,发现过度不够丝滑,于是反馈了朋友,朋友直夸我专业,微信看到了我自己还沾沾自喜,以为真的自己就是可以欣赏得了诗了,也对鉴赏诗产生了兴趣。
第二天,利用自己的工作关系把诗发给了报社一位朋友,想听听更多的人的建议。也印证自己的观点。朋友发来了一段文字,和我的意见神同步,里边提到了我闻所未闻的一个修辞手法“跳脱”。他还从创作的角度给了我中肯的建议,他说:“无论任何写作方法,最终是表达情感,展现一种美学形式。”顺便还推荐了两本关于美学的书,一本叫《美学十五讲》,一本叫《美的历程》于是再一次下载了微信读书APP,加入了书架。
鉴赏诗的脚步还未停歇,通过一位文学届朋友加了一个市里写诗的老师,诗句发过去请老师鉴赏。简单介绍了自己之后,老师也不吝赐教 ,对作品一顿夸奖,之后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他说,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自己的内心,接近事物的真相的过程。很感激老师对一个未曾谋面的人的鼓励和指导,尽管我深知自己的水平,可仍然很开心能得到帮助和鼓励。
关于这首的鉴赏之路,我想就到这里了。但这个追求美的历程却无意中激起了我探寻美,追寻美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一本朱光潜先生的一本小册子《谈美》,这是一本更基础,更适合入门的美学书籍,迫不及待加入书架已经读了起来。
因为别人的一首诗,学习了一个修辞手法,结识了一位诗人,了解到了两本美学书籍,得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收获,真的很幸运,感恩上天的恩赐,感恩自己精进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