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图片源自网络【刘云赏析】
(一)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的春天,四十五岁的杜甫再一次来到了长安。
(二)
这长安城他太熟悉了。
十一年前,也就是天宝五年(746),他来到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长安,见识了长安的繁华与富庶。和当时汇聚长安的众多士子一样,他们渴望在来年的科举考试中,能够高榜得中,宏图大展,为这大唐盛世再增辉添彩。
次年,科考放榜,天下士子竟无一人上榜。宰相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实实击溃了他满腔豪情。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有着这样远大抱负的杜甫自然不甘心。他开始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然而,折损尊严,委曲求全,并没有换来他想要的结果。“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用了十年的时间,逐渐看见了繁华背后的肮脏、残酷与无情。
杜甫几乎走遍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从侯门公府到里弄小巷,见识了最奢华的场景,也触及了最底层的伤痛。
即使这样,杜甫依然爱着这座并不怎么善待他的城市!因为,在这座他用脚丈量过的城市里,盛放着他金子般闪闪发光的梦想!
(三)
眼前的长安城让杜甫感觉陌生了许多:春草丛生,杂木疯长;鸟兽出没,壁断垣残……
这是长安城吗?这是长安城吗?
他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恨死安禄山、史思明了!
他们毁了长安!毁了这座他一直深深爱着的城市!
他们也毁了他:天宝十四年,他任右卫率府兵参军,隐约看见仕途曙光之际,安史之乱爆发了。他携家人逃难,颠沛流离;稍作安顿,又投奔肃宗而去,半路被叛军所虏,差点掉了脑袋……
杜甫踉跄前行,偶然间听见一两声鸟儿的鸣叫声,看见一朵在暮春枝头挣扎着的花儿,他不禁簌簌落下泪来。这样的乱世危局何时才是尽头呀?
兵革未息,战火连绵。家人离散,讯息不通。生死未卜,祸福难测。此时此刻,若得家书一封,价值千金啊!可惜家人之间无一字可以相通啊!
杜甫愁苦至极,一捋头发才发现,满头白发,稀稀疏疏,居然簪不住簪子了,他不禁心惊肉跳:“我怎么老成这样子了?我的理想……我的功名……”
(四)
这春日的长安城哪里禁得起短短几分钟的眺望?恍惚间,十年的时光呼啸而去,大唐的荣耀瞬间消散,只留他,杜甫,老病憔悴,心神俱伤!
国家破亡,和平难期;家人离散,音讯隔绝;功业未建,身已先老……这悲苦的三重奏撕扯裹挟着杜甫,他抚膺长叹,涕泪沾襟,几乎瘫倒在地……
图片源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