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全文] 少有人走的路

[全文]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alphonseLin | 来源:发表于2021-07-25 09:52 被阅读0次

    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z411b764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呢是被他的书名所吸引,他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那么,这是一本有关心灵成长的心理学的书籍,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心灵的成熟。但是呢,又几乎没有人可以在这条路上努力坚持的走下去。所以呢,它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最近呢,一直特别想看心理学方面的书,我就是想让自己一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因为我感觉到了自己有一种情绪已经影响了生活很久,而且甚至于影响到了身体。所以呢,我特别想寻找一种,这个途径。怎么样能够去找到这种的情绪呢?他背后的问题怎么样去解决呢?如何才能过上一种宁静而丰富的生活?

    我一直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读书应该是带着两个问题。一个是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另外,是这本书跟我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总觉得读书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成长,如果我们读了成千上万本书,我们始终在原地踏步,我们的生活始终没有任何的改变的话。那么,读书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消遣,也只是一种娱乐。

    当我打开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他给我的心灵和精神带来了一种冲击,正如这本书的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作者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的漫长。所以呢,他在书中会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最高境界。该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是美国一位非常杰出的心理学医生,我觉得他的杰出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和他的专业水平,更在于他的勇气和诚恳。因为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几乎从来不敢说的话。“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之间有了一种释然,也有了一种亲近感。因为我们还没有把接触心理医生当成一件平常的事,因为我们很少去面对自己的心理疾病,也因为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正常的,是正确的,但是你却感觉到你是终身痛苦的。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在说美国人和中国人的这个心理问题,他的结论非常有意思。他说美国人的心理比中国人健康,中国人的神经比美国人坚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超级爱看心理医生的国家,%的美国人会长时间的去定期看心理医生,%的美国人会不定时的呢去看这个心理医生。在这本书中我们也看到了,作为心理医生的作者,他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而且这些例子中的这些病人,大部分人,有的是十年或者是终身一直跟着他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在美国,这已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我们的传统是有事情我们自己扛,我们不会把心理上的那种焦虑和压力进行自我化解和释放。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看我们民族的性格就是内敛,我们轻易不会宣泄,更不会像陌生人去宣泄。所以我们在想,哎,美国人他那么重视隐私,他为什么会采取花钱的方式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进行倾诉呢?是不是美国人都有精神病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西方社会历来有倾诉的传统,美国人,他慢慢的去倾诉,没事呢去心理医生那坐一坐。这样一来,恰巧他把压力给释放了。所以美国人他活得反倒快乐。而且呢,他也活得比较健康。当然,我个人觉得文化观念的不同,人们的生活意识也存在着差别。美国人爱看心理医生,说明他们注重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也看重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反思一下,或者是我们应该去学一学,经常做做宣泄,心里就不会憋得慌。不然当焦虑挤压到一定程度爆发,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对于我个人来说,读这本书帮助我懂得了一些领域中更为深刻的寓意,比如关于自律,关于爱,关于信仰。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即便找到了答案,我内心的成长速度并没有飞速的提高。因为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或许需要一生的时间,这个大概就是心灵进步的艰难。我记得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所以我觉得不停止心灵成长的脚步,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了。说到这儿呢,你可能会问一个问题说,我们为什么要去心灵成长,我们为什么要去探索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去追求自己的心智成熟。我想说,是因为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因为心灵的痛苦通常和肉体的痛苦是一样的剧烈,也可以说是精神的痛苦。只要一生中总是伴随着很多难以跨越的痛苦而不能解决,总是逃避,我们真的要承认自己的心智是幼稚的,我们需要探索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这个不是你我面临的问题,而是这个大千世界,人人面临的问题,那就是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以连串的难题而存在。那我们怎么样来面对痛苦,当然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逃避,慌不择路,望风而逃,结果呢,是更痛苦。另外一个,是积极地去面对,因为我们要意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只有你认识到他有非凡的价值,你才能会去积极面对他,才可以让你的心灵变得健康。我记得美国的开国先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唯有痛苦才能够给人带来教育”。所以,要积极的去解决痛苦。那么,怎么样去解决?

    首先呢,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是自律,说到自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我约束。其实,自律在这本书中的概念更为丰富和广阔,他说到了自律,是一种自我珍惜,是一种这个自我照顾。他说到的自律呢,是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去解决问题。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自律的,自律的基础,是自我价值的认可。如果你在你心目中认为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其实他是你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的童年,来自于父母的爱,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都是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那就是小宇宙带给我们的人生的影响。

    而他要告诉你的是,小宇宙面对大宇宙的时候,怎样去解决这种冲突,这一点是特别的重要。那我们再回到我们刚才说到的事,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个必须是从小父母对你的一种教育,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种自信必须得从小培养。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这种自信培养的话,那今天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要注重对自己孩子这种自信的培养,因为成年之后再做补救,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当一个人觉得他自己有价值的时候,他就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所以,自律是自我照顾,是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但是如果一个人他对自己评价很低,当然他就不会重视自己的时间,他就会去挥霍,他就可能把时间用在任何的地方。只有你认识到了你的价值,你才会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自己时间的宝贵,你才必须合理有序地去那进行安排。

    在自律的四个原则中,这本书中提到了四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这些原则我觉得小孩子都能够掌握。但是真正的要实践恐怕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它取决于你的态度,比如说推迟满足感,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苦后甜,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去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我们说的,怎么样去克服生活中的拖延症。那么,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但是很少人能有这种健康的习惯。这里面说到原因的时候,再一次能说到了这个原生家庭,推迟满足感的习惯,还是源于一种家庭的教育,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去经受痛苦和折磨,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说,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我忍受痛苦,那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我应当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但是我们就会注意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不会能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像在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我们会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心理,我们会希望问题自行解决。其实我想说这个,是面对问题最为低级的一种解决的态度,他更具有的破坏性,任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不会自行消失,如果你带有这种解决问题的态度的话,他会阻碍你心智的成熟。自律的第二方面,他说到的是一种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需要勇敢和勇气。面对问题出现的时候,你一定能要勇敢的去说,这个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但是,在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人只想着去逃避,他可能会来这样的来安慰说,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是社会来替我解决。这个绝对不是我的问题,想想你是不是也会经常,这样的去面对问题,于是呢,你就会去抱怨。承担责任很有意思,会出现两种症状,一个是神经关能症患者,这个就是为自己来强加责任,什么事都揽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可能特别喜欢这样的人,因为你会感觉你轻松了,另外一种,就是人格失调症患者,他不愿意承担的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神经官能症患者,他让自己活得很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很痛苦,其实这两种呢都是不对的。

    尤其是人格失调症患者,他推卸责任永远的不去,面对这个问题常常就会成为社会的一个负担,久而久之其实自己的心理也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上世纪年代美国黑人作家,艾尔德里奇克里弗的一句话非常有名,他说,“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觉得这个呢,是对我们所有人说的,大家会想,那我就不解决问题了,我就把它放,怎么了,我就不想去面对这种痛苦。其实,推卸责任还有一个问题,往往我们大多数人会去,忽略我们在推卸责任的同时,其实我们把自己的一份自由和权利也拱手交给了命运,交给了社会,交给了政府,也交给了你的上司。这就是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是组织的时候,甘愿的,你会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就是你甘愿去当群众。

    那我就想到了有一本书是讨论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专著,这本书的名字叫逃避自由。这个呢,恐怕能够比较恰如其分的来解释我们刚才说到的这样一些现象。为了躲避责任带来的痛苦,我们会看到有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如果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的话,其实你可以变成一个自由的人。如果你意识不到这一点的话,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牺牲品,是社会的牺牲品,是别人的牺牲品。于是呢,你会处于一种抱怨的状态,于是你的人生会痛苦。

    自律的第三方面的原则,他说到的是忠于事实,每一个人,对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度。但是呢,对新的信息和资讯有很多人会缺乏这个兴趣,所以只有少数人会去积极的努力,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作者能把极少数人称为是幸运者,那要问一下我们是不是属于这个幸运者。因为忠于事实,他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在这里面,他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移情。不过呢,这个不是移情别恋中的那个意思,这是从心理学家的角度上来说,他把疫情称为是过时的人生地图。什么是过时的人生地图?就是我们在成长的环境中,我们从童年的经验,所带来的一些价值观。比如说你童年时期对人的那种,不信任。还有,你在童年时期产生的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作出的一种反应的形式。你把它搬到了你成年以后的这个环境中,被认为是抱着一种残缺的人生观念和价值不放。它和现实是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比如说在小时候,你因为对人产生了不信任,对父母产生了不信任。那么你就一直认为,不信任别人这种观念抱着不放一直能到你成人的世界中,这个就是你的过时的人生地图,也是那移情。那么,当人生的旧地图和现实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我们当然就会有痛苦,我们当然就会有心理的疾病,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你要修理你的,人生地图,让自己成长去克服现实中的这样的这个痛苦。修理他,当然,你意识到有问题了,你才会修理他。怎么样能够意识到有问题?

    反省啊,反省给我们内心世界带来的痛苦往往要大于观察外在的世界带来的痛苦。但是你别忽略了,自我反省带来的快乐也是远远的,是要大于痛苦的。因为反省,我觉得它是唯一能够确定我们的人生地图是不是跟事实复合的方法。然后呢,我们会去修订它。但是这个真的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因为修订地图带来的痛苦使我们倾向于选择逃避,同时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想想自己,我们是不是常常不允许别人,来质疑我们的这个地图。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对孩子说,不允许顶嘴,我是你的父母,在家里我说了算。我们会对我们的爱人说,我们就这样维持现状吧。你说的我的不是,我就会闹得天翻地覆,让你后悔莫及。那我们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呢,我们会对家人和外人说我又老又弱,你为什么还跟我过不去,我这么大年纪了,你居然对我指手画脚,我的晚年活得不开心,这都是你的责任。如果我们当了老板,我们就会对雇员说,据说你有胆量怀疑我,还要向我挑战,你最好想清楚,别让我知道,不然的话你就赶快的卷铺盖走人。

    这些状态都是一种故步自封,逃避挑战,也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也是我们不愿意去修订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观念的、比较突出的、可以说也是比较日常的一种变化。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其实我们可以完全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来发展新的天性。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改变本性,超越本性。我记得马斯洛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做人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这就是说,人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也常常说,本性难移。所以呢,改变本性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呢,我们会逃避,所以呢,我把它称之为一场挑战,接受挑战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安慰,那么接受挑战就需要我们保持一辈子的诚实。而且呢,必须不断的反省,当然,诚实也会带来一种痛苦。而说谎呢,就是为了逃避这种质疑带来的痛苦。比如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总统说谎的情形,既单纯又可笑,所以人们常常不仅对别人说谎,也会对自己说谎,导致了一种心理疾病。有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啊,值得我们思考,这句话是,“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

    自律的第四个原则说到的是保持平衡。自律本身呢,需要把持得当,保持平衡,人生的快乐才能够多于痛苦。这种平衡,它给了我们一个直接的概念,就是要确定一种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比如说生活中生气这件事,要正常的生活,生气呢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反击的方式,必要的时候你要生气,它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存。我特别不喜欢在劝人的时候不停的说你不要生气,你要放宽心,你要快乐,那怎么可能?

    遇到真正让你生气的事情,你不生气,那得憋出病来。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了终身会遭受欺凌和压制,甚至于被摧毁和消灭。你看得癌症的人,全压在了心里。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一定要不停的爆发,爆发。如果说生气是一个能力的话,那克制脾气也是一种能力。所以,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要提出来,那就是你要适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这就是要提高我们自己的情商。但是,在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人直到青年乃至中年时期才能够掌握如何生气的本领。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如何去生气,所以,建立灵活的情绪系统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一种平衡,我们要不断的来进行调整。

    当然保持平衡,它有一个最高的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一些东西,这个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放弃我们固有的人格,还有我们根深蒂固的这种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于放弃整个人生的理念。这种痛苦呢,都是可想而知。甚至于包括能放弃一种取胜的欲望。当然,经历过放弃的人一定也体会到了,有一种放弃会让自己顺利地完成爆发式的成长,也让自己的心智能会更加的成熟。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啊,他说“生命的意义存在于死亡当中,他也是一切宗教的核心”,当然,这个死亡了是画双引号的,我们怎么样来理解。我想我们用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家说过的一句话来解释吧,这句话是,“人要不断的学习生存,也要不断的学习死亡”。因为在他看来,人活得越久,历经重生的次数就越多。与此同时,他经历死亡的次数也相应得多,患而言之,活得越久,就会经历了越多的欢乐和越大的痛苦。当然,这里的死亡不单单是指生命的结束,也意味着和过去告别,他也经历了一次重生。

    刚才我们谈到了有关自律的四个原则,其实推动自律,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这就是爱。爱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现象,而且爱的概念是博大精深。我们都知道,爱有肉体之爱,有精神之爱,有手足之爱,也有完美的爱,也有不完美的爱。那作者给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可以说当我看到这个关于爱的定义的时候,他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他直接给我一个概念就是,爱,为了让自己和他人更好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变得让我们更加的成熟。同时呢,他也给我一个启示,就是如果你不爱自己的话,你根本就谈不上有去爱别人的能力,而且爱呢,一定是一种意愿,是一种真正的一个行动,爱一定是你主动的去选择,而不是被迫的爱。

    在生活中,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是主动选择去爱。那么,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现象,比如说情侣之爱。一个人使劲的去追求另外一个人,追求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答应这种追求得来的爱,对方是不是真正的在爱你,他是不是一种主动选择的一员,我们要仔细的去思索一下。其实我觉得爱应该是一种半推半旧吧,那么,在对于爱的理解中呢,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误区,正是因为有很多的误区。

    所以呢,你会因为爱产生很多的痛苦。首先,第一个误区呢就是坠入情网,我们经常把坠入情网呢当成这个爱,但是他只是一个主观的欲望而已,坠入情往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你的这个爱的对象的是谁。他和心灵的一种退化是有一定的这个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你和心爱的人坠入情往。这个,跟童年时跟父母相伴的记忆是彼此呼应的,我们仿佛又体验到了,幼年时无所不能的那种快感,你感觉到自己强大有力,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去实现愿望。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其实是虚幻的,常常的跟现实是脱节的。而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够称霸世界一样,是不可理喻的。

    情侣只有在脱离了情网之后才能够真正的相爱。坠入情网,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幻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情是永恒的,正是这种幻觉让我们的心甘情愿的步入到了婚姻的陷阱。推动了家庭和化婚姻的运转,而这种幻觉的起源多是来自于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浪漫爱情的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浪漫爱情神话是一种可怕的谎言,数不清的人陶醉于神话营造的这种虚假的氛围中,尽管我们说坠入情网的本身不是爱。但是我想说,他却是爱的神秘构架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坠入情网,造成了自我界限的暂时消失,这样的话呢,我们会对对方来做出承诺。那么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真的爱就产生了,爱的越深,自我和世界的区别就越淡,那么你心智呢,也会获得成熟。真正的爱带来的喜悦,它延续的时间应该是更长,我们和宇宙是融为一体的,这种情形呢,被称之为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也就是天人合一。

    第二个爱的误区,说到的是一种这个依赖性,说爱不是依赖,依赖是一种寄生的心理,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人他失恋之后,特别的痛苦,要死要活,要自杀,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你们的关系和感情并不是自由的,是因为需要依赖才结合在一起,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不过是他们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真正相爱的人相对比来说呢,是自由的。但是呢,在恋爱的过程中,因为过分的依赖会引起一种心理的失调,心理学家呢就把它称为是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你发现没有,在生活中,他总是苦思冥想地去想如何获得他人的爱。但是,却没有精力的去爱别人,从来没有想他可以为别人做什么。于是我们看到这些人,他会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全部寄托在同别人的情感关系上。于是呢,你会看到他对感情的抓得特别的紧,越是这样的话,感情就消灭得越快。而且还有一些依赖心过强的人,在结婚之后你会发现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出现,婚前的一些本领和技能被放弃了,甚至于消失了。比如说有些女的结完婚之后长时间她突然之间不会开车了,这样的婚姻关系呢其实是不会持久的,导致这种消极依赖的根源是缺乏真正的爱。在这里面,我们又谈到了原生家庭的状态,只有在你童年的时候你得到了父母持续关爱的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你才懂得去珍惜自己。在前面说到的,你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么你也坚信呢,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你也坚信呢,只要坚持真实的自己,就能够能得到别人的爱。

    所以呢,在这我们想说,无论是你去依赖别人还是让别人依赖都不是真正的爱,而真正的爱的本质呢,是希望对方能够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很多的母亲永远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婴儿来对待,不管孩子多大。其实这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因为真正的爱的滋养,它要远比一般意义上的抚养,要复杂得多。因为作为父母来说,你要引导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心智成熟。这个过程比出自于生物本能的养育过程要能伟大。所以呢,我想说在生活中,无论是对谁,真正的爱不是单纯地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得体地批评,还有恰当地争论,当然也有必要的鼓励。这个时候你能够感觉到,爱呢,是主动选择和努力的一个结果。关于爱的第三个误区,说到了自我牺牲,你经常越俎代庖地去照顾原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你就会使对方产生一种更大的依赖性。

    其实呢,你对爱是一种滥用,爱不是无原则的接受,他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地拒绝,还有严厉地批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甘愿的在一段感情中,自我牺牲。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是受虐狂,他们错误的观念就在于说,我都自我牺牲自己了,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我对你是真爱呀。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明晰,就是我们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情,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有的时候,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有的父母对孩子这样说,你应该感激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

    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父母,他对孩子是缺乏真正的爱。其实,我们真心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你更喜欢你爱他时的,你自己的状态。所以,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他最终追求的是自我的一种完善。而真爱的目的呢,永远是要促进心智的成熟。

    第四个误区说到了,感觉。比如说,感觉他也不帅,这个好像特别违背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的一种这个,心里的感受因为我们找朋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不合适,为啥呢,没有感觉,没有那种激情澎湃的感觉,没有那种心里砰砰跳的这个感觉。当然,有爱的感觉是一件好事,但是爱能否长久,并不是单单的取决于感觉。他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爱的意愿,你爱他的时候,对他有没有奉献的精神。而且呢,真正的爱,它的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都要远远地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是精神的关注。

    我们经常会听到夫妻两个人离婚的时候,有一方会对另外一方说,我们分手吧,因为我对你没有感觉了。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无语的事情,而且我也觉得说出这句话的人,是特别的不负责任,因为在你的一生中,爱的感觉是无限的。就是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是有限的,所以你不能够随意的去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的决定。

    我有个女朋友,她在离婚的时候就是因为丈夫,在跟他说一句话的时候深深的刺痛了她,丈夫说我对你没有最初的感觉了。这句话真的是让她特别的受伤害,其实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反思一下,你再想想,你对他是不是也没有最初的感觉了。那种感觉是不可能永远去延续的。真正的爱呢,是需要一种这个投入和奉献。他需要去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我觉得爱里面一定要注意的一个词,就是成长。两个人无论是情侣,还是朋友,还是夫妻,这种促进对方成长的一种努力,勇气。还有呢,这种意愿才是呢,真正的爱的感觉。所以说,我们看到爱的概念,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的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最近刚刚结束的非常火爆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最近的是走红网络。而他在剧中,被指坑夫的妻子欧阳晶就是吴刚现实生活中的妻子岳秀清扮演的。两人是不止一次,是以夫妻档的形式来参演电视剧,也可以说的是演艺界模范的夫妻档。而其实他们两个人的这种感情生活对我们的就有特别好的启示,两个人相互扶持着,共同的去成长。而且呢,一个人愿意更好地去等待另外一个人的成长。吴刚和岳秀清是北京人艺的同学,据说那两人当初同时考上了人艺,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副班长,经常在一起拍小品,日久生情就走到了一起。两个人的成名之路也是几经波折,在这对夫妻当中,妻子岳秀清一开始的名气,是要比吴刚大的很多。所以早年的时候,很多人在介绍吴刚的时候,会称为对方岳秀清的丈夫。那如今呢,随着吴刚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称岳秀清是吴刚的太太。

    对此呢,吴刚倒是看得很开,他说,我们永远是一个整体,我和妻子平时也互相切磋演技,其实在年前,岳秀清还是仁义当家花旦,而吴刚却是默默无闻。在岳秀清的支持下,年后吴刚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影帝。在娱乐圈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足以令人,动容。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夫妻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去成长,而且呢,互相地给予希望。这种爱,才是真正的爱。这里面我们就看到了真爱是要有努力的,是要有勇气的,真爱是要有意愿的。

    其实,真正的爱在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表达,有很多内容和状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说有一句话说“爱是关注”。我就想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一段话,他说,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其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对关注的努力。也是,努力去关注。当然,体现关注的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去倾听。子女需要倾听。这一点,是不会过时,用心倾听是爱的体现,而婚姻呢是体现这种爱的最佳的场所。

    但是倾听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在书中,他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建议,他说,“倾听需要去练习,让我们自己呢变得更加善于去倾听”。根据作者的经验,他在心理治疗的最初几个月大约有1/4的患者包括大人和孩子,即使还没有接受真正的治疗,仅仅通过用心倾听他们讲讲话,病情了就会有明显的改善。这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患者多年来都没有体验过被人倾听的感受。毫不夸张地说,有些患者甚至于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别人聚精会神的倾听。所以,爱的表现方式,关注、倾听、陪伴、了解,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说了这么多,有没有一种感觉,其实爱是一项特殊的任务,而非爱的本质,你知道是什么吗?是懒惰,我们在爱对方的时候,你越来越懒于去做很多的事情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体现了一种不爱了。这个,也是我们去观察对方爱不爱你的,最好的一种判断方式。在和爱人的相处的过程中,在婚姻中,在很多的状态之中,你的一种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不能够失去的。人生是一场冒险,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越大。而最大的风险呢就是成长。人生的唯一的安全感,就是来自于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在这里呢,我们来说,一个例子。有一位35岁的女士,她有三个孩子,她的丈夫独断专行,以自我为中心,长时间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她终于意识到了,由于对丈夫和婚姻过于依赖,她已经被掠夺了一切的人生的乐趣。她曾经想通过努力,来让婚姻变得更正常一些,但是努力最终的是化为泡影。于是,她就鼓起了勇气和丈夫办了离婚手续,也忍受着丈夫的指责和邻居的这种批评,她带着她的孩子离开了家门。她冒着风险走上了不可预知的未来。但是恰恰从这一刻开始,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成为了她自己。我们在爱自己的过程中,你要面临着那种成长,要面临着去独立的一种风险。所以爱和被爱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地把爱的对象的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永远地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诗人纪伯伦曾经这样谈到,“婚姻中的寂寞智慧,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让来自天堂的风在你们的空隙之间舞动。爱一个人,不等于用爱把对方束缚起来。爱的最高境界,就像你们灵魂两岸之间一片流动的海洋,倒满各自的酒杯,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分享面包,但不可吃同一片面包。一起欢快的歌唱,舞蹈,但容许对方有独处的自由,就像那琴弦虽然一起颤动,发出的却不是同一种音。琴弦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各不相饶。一定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但并不是交给对方来保管。因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君不见教堂的两柱,他们各自分开耸立,却能支撑教堂不倒。君不见,像树与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我们说到了那么多关于爱的概念,其实我更想强调的是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爱,是和我们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息息相关的。因为天赋,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常常也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是属于信仰的范畴。不过我们常常会把信仰和宗教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我想说这是一种很狭隘的定义,也是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其实信仰他是另外的一种东西,信仰的来源也非常的值得去探索。我们要了解信仰,是来自于文化,来自于环境。

    比如说欧洲人,他们都大概认为上帝应该是白人,而非洲人一定相信上帝,就是黑人。形成信仰的另外一个基本因素,是来自于我们的家庭,父母是我们信仰的配置者,我们想说,家庭是小环境,是小宇宙,世界是大宇宙。因为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是取决于童年的经历和影响。这样的话,那就会构成信仰和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那么,要建立这种和现实相适应的世界观和信仰,就需要不断的去突破自己。要去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给我们的影响。从小宇宙进入到大宇宙的历程,就是我们心智成熟的历程。我们有了自己的信仰,你才可能拥有了成熟的心灵。

    神学家艾伦琼斯说过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他说,“我们存在一个问题,几乎很少有人有独一无二的人生,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情感,似乎呢,都是二手的信仰”。这里说的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盲目地沿袭了父母的信仰。而且呢,我们还不会有任何的改观。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信仰应该是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的,应该是经过质疑,挑战和检验的信仰才能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信仰。所以如果你想拥有独一无二的人生,你一定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怀疑和挑战的意识。但是充满怀疑是否可以形成更高级别的世界观,我倒是觉得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说到的是恩典。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事物,你就会感到身边有处处的奇迹,恩典是一部分非常有意思的内容,我更愿意把它称为是奇迹。因为它意味着不符合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规律,无法按常理来预测。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难以琢磨,比如说,你会看到有一些人,他承受创伤的能力会特别的强大。而有一些人,遭遇小小的挫折,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于是我们会想,人和人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种难解的谜团,我们也常常看到人们把它概括为,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他凭借着我们所不了解的一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大多数人,而且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生活中大量的意外事故是在提醒着我们,我们生存至今,得益于一种比本能更奇妙的力量。但是这些偶然事件、传统的观念显然又起不到什么作用。对他呢,做一种解释,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发生很多的奇迹,但是有一些人他可以抓住了这种奇迹。有一些人会让这种奇迹,从指尖丢走。其实,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可以能意识到这种恩典的降临,这种奇迹的发生。因为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某种比我们更睿智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智慧。只不过有些人能够把握,有些人却让机会白白的溜走。

    其实有些奇迹都证明,我们的心智成熟会受到某种意识之外的力量的帮助。那么这个,只有当我们的心灵获得一定力量的时候,你才能够准确的,所谓的好运。其实我在想是不是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运气永远的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为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希望今天为你讲的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可以帮助到您,让我们拥有面对自己问题的勇气,只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来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文] 少有人走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uu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