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究竟该不该打?
有人说:“不能打,打了伤孩子自尊,会破坏亲子关系。”
也有人说:“当然要打,打了才能长记性。”
还有人说:“先说服教育,不起作用再打骂,但要注意分寸,别把孩子打坏了。”
更有人说:“既然打了,就要打痛打服。不打得皮开肉绽,让他好好痛上几天,怎么能记住教训?”
到底听谁的呢?
一个有问题的问题
当年轻的家长们为此而困惑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
它让你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如果打是对的,那么不打就是错的;如果打是错的,那么不打就是对的。
按照这个理论,孩子犯了错,要么打,要么不打,没有第三种选择。
但实际上,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与父母的关系也有亲疏远近之不同。同样一巴掌下去,有些孩子记住了教训,有些孩子却记住了仇恨。
更何况,还有孩子所犯错误类型、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种种因素影响,打不打孩子,真不能一概而论。
看到问题的本质
当充满困惑的家长问:“孩子犯了错,究竟该不该打?”他其实在问什么?
如果稍加分析,就可以判断,他其实想问:“孩子犯了错,究竟该怎么办”?
但在他和他周围人群的教育经验里,只有“打”或“不打”两种选择,所以他也只能用这种非此即彼的问题来问专家。
所以,千万不要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陷入“打”与“不打”的争辩中。孩子犯了错,“打”是办法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办法。我们需要做的,是看到问题的本质,和家长一起探讨“怎么办”,帮助他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案。
比如,对于两三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基本听不懂,为避免安全风险,一方面要做好防护工作,一方面也可以用打的方式形成条件反射,让他们不敢接近热水壶、电源开关等危险源。但要注意分寸,点到为止,否则就有虐待儿童之嫌。
两三岁以上的孩子,能听懂人话,家长就要多一些耐心,用说故事、打比方、讲道理等方式慢慢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重犯。
当然,如果家长所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能力,孩子的错误又迫在眉睫,急需纠正,那用打骂的方式先制止住孩子的错误行为,也未尝不可。但同样要注意分寸,不能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事后一定要反思,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再遇到类似情境,就能处理得游刃有余,而不是简单粗暴打骂一顿了事。
虽然打也算管教方式之一,但我个人是坚决反对的。家长们还是慎用为好。如果因为气急败坏用力过猛误伤了孩子,或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破坏了亲子关系,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