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地运用鼓励
孩子作出不良行为,实际上是在寻找归属感。大人该做的不是惩罚,而是鼓励。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成长学习。
2、时机
鼓励需要时机,时机不对,鼓励不起作用。尤其当孩子需要冷静的时候,大人应该友善地退出,等孩子感觉好起来之后再鼓励,效果会更好。
3、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有三个要素:相互信任、对双方观点感兴趣、愿意承担责任。只有站在真诚、平等的立场上,相互尊重,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4、改善,而不是完美
过高的要求会给孩子带来挫折感,即使是大人也会对完美望而却步。对孩子作出的改善行为进行鼓励,会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5、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缺点上的时候,缺点被无限放大,而优点被忽略了。鸡生蛋,鸡也拉屎。看待事物也一样,要看好的一面。
6、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加以鼓励和培养,将孩子的不良影响转向有贡献的行为。
7、作出弥补
鼓励孩子对自己犯下的过错作出弥补,是培养他主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8、避开社会压力
当我们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人围观,会造成社会压力,应该离开或者请其他人离开。我们不需要对外扮演权威,孩子的尊严也能得到维护。
9、安排特别时光
与孩子商量,安排出两个人的特别时光,这个时间要做的是陪伴孩子,不让任何外人打扰。如此,孩子会觉得受重视。
10、鼓励与赞扬
多鼓励少赞扬,鼓励是培养孩子自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赞扬会导致孩子依赖别人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