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看完了一整套的《古董局中局》,却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震撼与喜悦。看到最后谜题揭晓,躲藏在黑暗中布局谋划、玩弄人心的老朝奉被作者拉到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地把身份展示给读者。
相见不如怀念――读《古董局中局》说实话,看到口口声声说着要去伪存真的沈家掌门人其实就是在暗地里造出了一个赝品帝国的老朝奉,我并不感到惊讶。按照通俗的套路或者说故事需要的戏剧性,大部分人都会把最后的大Boss设置成男主身边的人。故事结局有点“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意味,但欧亨利的结尾终究是大师的手法,轻易难以学到。虽然解释得通为何会是沈云琛,但结局还是不尽人意。看完第四部,完全没有第二部结束时的震撼。
第二部是真正的局中局,一层层剥丝抽茧,总以为已经拨开云雾,可到最后一章才发现前头一直是雾里看花。我叹服于马亲王在写第二部时的思维能力,把人物命运安排地如此巧妙,前因后果都让人信服,而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吊足了书外人的胃口又给予了足够盛大的晚宴。
第四部大结局之作同样在故事情节方面是一波三折之笔,但这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写作的惯性,前面的经验积累让马亲王下意识地准备众多转折,可在人物的设定之上,总感觉有些许敷衍,或者是马亲王写至最后,力有尽时。药不然投靠老朝奉的理由竟然是寻找太爷爷的尸骨,洗刷太爷爷的冤情。许一诚被轮作汉奸枪毙,该罪名甚至殃及子孙,间接导致男主许愿的茕茕孑立,后人许愿想要为爷爷洗去污名可以理解说得通。可几十年来,药慎行本就没有遭受后人多大的非议,他与家族脱离关系是自己与烟草有所勾连,有错在先,也是他为保全家族而心甘情愿做的选择,儿子药来对父亲后来的失踪有所执念可以理解,可到了曾孙药不然这一代,光用一句“看重亲情”去解释药不然投靠老朝奉、坏事做尽甚至看着爷爷药来因他而自尽似乎太为草率了。一个在自己出生几十年前就已经葬身海底的太爷爷,难道会比教、养自己二十多年的爷爷更重要么?即便是药不然发现了爷爷的执念,想替他完成夙愿,那也不应该是他能如此轻易地看着爷爷自尽还在最后没有连同老朝奉一起炸死的原因。
而最大的谜底——老朝奉的身份,揭晓地似乎太为简单。神秘面纱之下,老朝奉作为沈云琛的模样也太让人失望了些。沈云琛掌管着五脉最吸金的一大家族的同时,还非得冒家族之大不韪,建立古董造假集团,原因居然只是为了钱,可全文并没有显露过沈云琛好财的一面,不得不说,这一人物设定也显得急躁,仿佛是戏剧即将收尾,主角却不知所踪,于是在场下匆匆拉来路人甲充当主角。
前面老朝奉几百页的神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最后这样平凡的模样实在难以填饱好奇。或者说,好奇是填不饱的,未知才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古董局中局》大结局出版后,收到的吐槽甚多,似乎,结局并未达到大多数人的期待值。不可否认的是,《古董局中局》是非常棒的一套书,马亲王并不仅仅是拿古董做一层表皮,他在写作时真正将古董知识融进了情节里,知识与情节融合地毫无违和感。在写一个故事时添加硬知识,算一种写作技巧,让文章看起来更显高大上,但有些这样的添加或许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知识与故事仿佛是两个个体强行组合。但马亲王是真正将古董“科技”信手捏来融入古董“江湖”。只是,精彩万分的前章似乎并没有匹配上同样的妙笔生花。
相见不如怀念――读《古董局中局》想起畅销十多年的《盗墓笔记》,2015年是《盗笔》十周年,三叔为书中人写了很长的十年后的故事,说是要填坑,但最后,只是小哥被救出了青铜门,青铜门后的“终极”究竟为何,三叔还是没有交代。延参法师说,三叔这种写法的确有些讨巧了,可也已经是最好了。的确,三叔花了十年用青铜门吊着千万人的好奇,它背后的终极几乎是神化的存在。大约每个人都对它有着模糊的猜测,这个猜测切合自己的好奇。假如三叔最后把青铜门后的终极写出来了,圆满了所有的前因,清晰明朗的东西倒是失去了模糊才能具有的美感。
或许很多东西都是如此,太过清楚反而不见得就是好。就像相见不如怀念。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对读书时暗恋的人念念不忘,后来相见,看见那人身体发福、腰缠万贯也满口钱秽,于是所有的念想都破灭,曾经靠着记忆里他的阳光上进挨过了社会上无数的寒冷冬夜,如今再想起他,只会觉得原来这个社会如此强大,能磨平一切。
大脑是最棒的魔法师,对未曾看见的东西为你量身打造最符合你审美的想象,因而人类总是去追求未知的一切。可有时未知即是最好。
要是马亲王也留着个坑,别把老朝奉拉上场,也许我会更喜欢《古董局中局》。雾里看花未必就不美,就如一些人也是相见不如怀念,靠太近真实看见反而知道他亦是人间烟火中的一簇,能在夜空中闪耀如星,也会有坠落成灰的时刻,不过尔尔。
我在时光里提笔,写风、赋雨,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