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崔瑗《草书势》

崔瑗《草书势》

作者: 散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06:21 被阅读0次

汉朝人崔瑗,是与发明地球仪的张衡是发小,他作的《草书势》是第一篇专论书法艺术的文章,标志着书法脱离了作为学术与文字附庸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艺术,表达的却是思想情感。

草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们由繁入简的需求。

草书笔画和字形比较自由,比篆隶更富有飞动变化之美,更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主观因素。

《草书势》见《晋书•卫恒传》之卫恒《四体书势》中。全文: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黜点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慄,若据槁临危,傍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余綖虬结,若山蜂施毒,看隙缘巇;螣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摧焉若注岸崩崖,就而察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崔瑗形容草书好比动物世界中的场景,有鸟兽狡兔,螳螂,山蜂,螣蛇等,扑捉并用这些形象可以自由表达作者的情绪与意志。

崔瑗这个人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创作座右铭的人。“无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年,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饭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放在座位的右面,时时铭记。

相关文章

  • 崔瑗《草书势》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

  • 崔瑗《草书势》

    汉朝人崔瑗,是与发明地球仪的张衡是发小,他作的《草书势》是第一篇专论书法艺术的文章,标志着书法脱离了作为学术与文字...

  • 崔瑗

    崔瑗(生卒年不详),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

  • 书法取势

    在古代书论中,对“势”常有论及。如蔡邕之《九势》、索靖的《草书势》,以及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等,都对书法之势作...

  • 书法取势

    在古代书论中,对“势”常有论及。如蔡邕之《九势》、索靖的《草书势》,以及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等,都对书法之势作...

  • 筋结与笔力

    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

  • 乌鸦夫妇的悲情故事 | 《中国书法简明史》书摘05

    从西汉末年到王莽时期,草书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尹湾汉简》亦可为代表。《尹湾汉简》的草书内容,不是卫恒《四体书势》...

  • 圣教临习,“走斜”是正道!

    书法讲究气势,尤其行草书。 而要求有“势”,少不了要走“斜门歪道”,“斜门歪道”走不好,势难出矣。 刚跟老师学习书...

  • 50多年前的草书教材,现在依然十分实用!

    《草书写法》 草书是我国传统书体的一种,它用减缩笔画、连接字形、并借偏旁等方法,突破了汉字的繁琐笔画和方块体势,书...

  • 想学习草书,这三大原则要牢记

    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应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崔瑗《草书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yy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