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对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意思,文字也可以。
在这样一个物质不缺的年代,文字成了我的精神食粮,我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它。
我喜欢文字,喜欢从文字里获取信息,还喜欢将我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两种方式换种说法,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
先来谈谈阅读。
我喜欢阅读,记得有段时间,我迷上了一本书:罗振宇的《阅读的方法》,并不是因为词藻有多华丽,而是我被他的个性化文字所吸引,稳重里带点俏皮,有序里带点洒脱。
读到尽兴之时,也会有一种灵魂开窍,醍醐灌顶的酣畅淋漓:原来还可以这样!有一种“罗胖60秒的最后一段话:诶,你看!”这样的意味。
其实每次有收获的时候,我的心情都是意犹未尽的。
罗振宇老师的文字就是这样,能给你带来新知,打开你的视野,同时还是一场有趣的体验,这样的罗胖,或者说这样的文字,谁不喜欢呢?
最近我又迷上一本书,史欣悦的《自洽》。
这本书很有名,作者史欣悦曾经以君合律师的身份录制过《令人心动的offer2》,这部综艺我疯狂地追过,所以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就像在听史律用浑厚的声音在说话一样。
我很喜欢网上调侃史律的一句名言:去它的精神内耗,我先自洽了。
这句话你读起来,就像史律站在你身边,一本正经地对你幽默着,你会感到很轻松,很舒适,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么温柔的文字。
这些文字如同史律的精神一样,将那些道理灌输到你的大脑,进入你的心田,你不知不觉,下意识地就会模仿史律的文字。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我每天都会阅读,如果我发现我有两天没读书,我的脑袋就会空乏,内心就会安定不下来,连走路呼吸都觉得别扭。
总觉得我还有一件未完成的事,就像早上没刷牙,晚上没洗澡一样。
写作也是一样。
有日更的一天和没日更的一天,区别还是很大的。
有日更的时候,我感觉很充实,一天的劳作,终于有了可以兑换的地方,就像一件承诺的事情,终于对自己有了交代,成就感也很满满。
而没日更的一天,就觉得恍恍惚惚,最大的一个感觉,还是觉得少了一些什么,就像一副骏马图,线条有了,但是没有上颜色,所以显得很单调。
日更不仅能帮我梳理一整天的思路,还有开发思想的作用。
每次当我准备提笔写日更时,我都会为了开头而纠结一段时间,而且也总是在刚开始写的时候卡壳,写一句想一句。
但是我惊奇地发现,当我熬过了最开始的艰难,之后的路便好走了很多,越往下写,就越有话写,虽然我不知道这些话有没有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愉悦了我自己,也触发了我的思维发散。
这就类似给自己的大脑做了一个spa,在享受按摩带来舒适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神经链,让思维更加活跃,并且也使它们连接得更加紧密。
不仅如此,日更其实也能锻炼语言组织。
我是一个不擅长言表的人,不像金牌销售那样巧舌如簧,总会想一会儿才会谨慎地给出看法和意见。
可后来我发现,我慢慢地从日更里获取语言组织的能量,使得我看起来也像个金牌销售。
比如之前,我对项目有一个不同的看法,如果按照平铺直叙的方式去跟项目总去提意见,那大概率应该是不会通过。
好巧不巧,我前一天晚上突然心血来潮,为了那个项目就是一顿写,写出来算个啥我也不知道,但已然在我的脑海里把思路整理了一遍。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在跟项目总提意见时,脑海里就很清晰地浮现出我前天晚上写的思路,用这个思路直击要害,打动项目总,喜提一枚优秀的方案。
这就是文字对我的意思,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人生,填补了我心灵的漏洞,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我希望这样的光,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能温暖其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