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提到古诗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文学价值,却很少想到它有科学性的一面。乍一看,文学和科学毫不搭界,但它们都是基于人们对于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伟大的创造力诞生的。
《古诗文中的科学》全4册
刘兴诗 著
从诗经到乐府再到唐诗、宋词,不得不说中华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之瑰宝。
古诗文作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拥有着广阔而深刻的内涵,在世界文坛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古诗文不仅是一种优美的文学形式,还包括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细致探索,对时岁节气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爱等,不仅具有文学性也具备科学性。
本套书共分为4册,刘兴诗老师以科学语言展现情景,对精选的百余篇古诗文润泽描摹,在文学与科学之间搭起了一座严谨而不失童趣的桥梁,带领读者一同领悟古诗文的内在。
截止今日,和安安一起学习古诗词200+天,学习164首古诗词。
从最初的把这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来做,到现在自我感知力的提升,深深地被古诗文的意境和美好吸引。
这两天安安在背晏殊的《浣溪沙》,之前背过苏轼的。先学习下什么是“浣溪沙”?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又写作“纱”。
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点明了燕子归来的时间是在春天快要结束的落花时节。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冬眠的昆虫醒来并大量繁殖,为燕子提供食料。燕子飞来飞去,与其说是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不如说它们是追逐食物的天空游牧者。
杜牧的《清明》,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呢?原因在于江南有梅雨。
江南的梅雨细蒙蒙的、淅沥沥的,下了一天又一天,好像总下不完。而梅雨的形成主要受冷暖气团的影响,直到冷气团慢慢消失,梅雨季节才结束。
百余篇古诗文,让我们感受着情韵盎然、铿将有力。
读文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明智。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探索学习古诗文,获得雅致的情趣、博大的人文情怀以及强大的文化自信,从而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4710/eefda5112502f42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