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梦回经典

作者: 华林_c9cd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8:59 被阅读64次

    文/典当岁月

    在接触古建筑之前,像所有小城市出身的孩子一样,向往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下的繁华街道;向往城市公园的过山车和海盗船的刺激历险;向往大玻璃房反射的耀眼光芒...认为那些铜墙铁壁构造的城市气息就是人生追求的目的地。而古建筑让我认识到,那静若处子的美丽,在岁月风霜淋洗下更显历史的厚重与深沉。每每触及古建筑那残缺的墙壁,朱砂刺疼掌心,经久不忘。

    九月的苏州,一如南方的城市闷热让人喘不过气。走下火车穿过繁华人潮的地铁,在苏州城下想像即将见到的苏州模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整个城市散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在钱塘江潮水的千年洗礼中逐渐从东部海岸诸城市脱颖而出,继承历史中南宋临安城的强盛繁荣姿态。西湖映月,素装美人,泛舟在城市风景图中缓缓前行。而素有古典园林城市之称的苏州在我心里却是另一幅美丽的画面,她应该掩着一层轻薄的面纱,是一位尚在闺房的富家女子,有着古代妇人特有的雍容华贵气质,也有着腹读万卷知书达理的妩媚。凤眼浓眉如画,微须白面红颜。朱红胭脂,满面娇羞。

    在临顿站下车,走出地铁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向北一路繁华,街道旁的小桥流水潺潺不绝,仿古建筑在流水中诉说数千年的光辉事迹。街道旁的建筑迎合古典园林城市特色,青色楼体,绿瓦坡屋顶令人赏心悦目。观前街一如一百五十年前的昨天,百年老店,名满天下,云集之所。

    夜色入幕,与友人同游山塘街。繁星璀璨的夜晚,山塘街人熙攘攘、接踵而行。临水而成街市,就像许多南方水网纵横的城市一样,水因街市而长流,街市因水而多变小巧。在此之前,去过绍兴的鲁迅故里,乌篷船上满载童年时的记忆。青石板,老门槛,一角天空,半生漂泊。鲁迅故里处处充满故乡之感,百草园、三味书屋、风情园...与此相比,山塘街更多的是再现古代商业繁荣景象,石桥众多,沟通北侧山塘街与南侧人家(现多为院落式商业)。白天乘车由杭州赶到苏州,行李甚重,身心疲惫。故七里山塘街只是草草的游玩了古街一带。运气甚好,刚到古街就碰上古戏台昆曲开唱,只可惜听不懂,装了半天文化人。在古街中缓缓前行,朋友说这里的猪蹄很有名,排队到我们的时候却被告知已销售完。在山塘河和外城河的交汇处,朝宗阁巍峨耸立,为寻根人找到回家的路。河水畔,清风阵阵,远处的船上传来优美的歌声,叩问游子,他年何时知归处。

    夜晚住在青旅,天涯旅客侃聊甚欢。住宿简单清爽,小木床上下铺,宿舍的味道,一夜无话。

    旅程第二天,与另一个朋友有约。清晨阳光洒落在窗帘上,同住的旅客还在睡梦中呓语,隔窗的天台上一池金鱼在快活的嬉戏。美好的一天在微微晨曦中撩开美丽的面庞。

    同朋友商定好游玩路线,开始一天的快乐之旅。苏州博物馆前与朋友相见,时间尚早,旅客也不多,博物馆也未开放,就和朋友商定先去拙政园。

    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北京等古都为首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在设计上注重突出皇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天人合一的地位,建筑通常是用琉璃瓦珐琅柱的庄重凸显出金碧恢弘的王室风范。再通过假山绿水起风水之势,古之艮岳、太液池都有诸如此类的效果;另一类则是以苏州园林为首的私家园林艺术,私家园林在造景上更多的体现在闲暇逸致。在苏州园林里到处可见亭台楼榭水中影,假山池沼石桥现。移步易景,景随人动。私人园林的设计小巧玲珑,不是我可概述。在此之前,私人园林只去过绍兴沈园。那时正值青春年少,为了一首诗一个故事对沈园迷恋的正紧。“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无奈倒出陆游心中无尽悲伤和哀思;“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的悲愁引出王婉内心深处的凄苦和落寞。在沈园时对园林艺术审美观没有概念,只为那满墙的字画徒添伤感。

    走进拙政园完全是另一种不同的感觉,深墙锁翠无人知,庭院风波为雨停。入口处便是东园“归田园居”,解甲归田,园居于此。几间茅舍,一排竹亭,四通木栈,繁花星星点点缀落其中,绿竹青葱随风摇曳。小鱼戏水,点点清波浮动。曲径通幽,不知不觉已到小亭水榭处。正赶上导游介绍景点,听到一个有趣的造景艺术。人在亭中,四面可观异景。按东西南北方位,可依次看到春夏秋冬四季之景,这种景以小见微,是园林造景的一种基本方法。一路尾随导游来到“荷风四面”,小亭静立湖中央,鱼儿嬉戏水中游。一首对联将周围之景详细描述:“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九月初的荷已显败落之势,荷花也少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但亭亭玉立的枝干仍在坚守君子孤傲的情操。

    园区建筑面积相对是极少的,各种长廊连接不同景观节点,造就一园多景。最敬佩的是通向见山楼的爬山廊成坡度在水面逶迤而去,走在上面战战兢兢,揣摩古代造园技术之高超。听雨轩外芭蕉随风摇曳,一池金鱼悠悠然在水面闹着。当天艳阳高照,假使是南方五六月的雨季,轩中把盏茶饮、窗外雨打芭蕉、风喧竹叶婆娑,定有棋落四座之感。涵青亭,一半廊桥一半水亭,背倚粉墙,面朝池水。将单调的一角墙壁丰富起来,美人靠上,观荷赏鱼,听风戏水。盆景园内假山奇石,青松翠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仔细观察,连花盆都是既有趣的,有的四角呈祥云之势,有的底托上刻有石狮、异兽。苍松虬柏绿漫天,百年紫薇红似火。

    拙政园的奇景不能一一记录,拍照也不多,执笔突觉甚是遗憾。离开拙政园时,街上已是游人熙攘,博物馆外排队已近200多米,便与朋友决定直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在苏州的八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中,有五个位于苏州市区,而这五个又唯有山塘街和平江是两个以商业为原型的能够较完整体现传统风格和历史风貌的文化街区和路段。文化街区周边古建筑保护的很好,在街区中行走倘若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穿着古代服装的匆匆路人,一定会以为自己身临那个长袍绣服的时代。但是旁边店铺的霓虹灯穿过历史的迷雾,又是那样充满现实的气息。

    平江的水路与陆路同时运行,船夫撑一支长篙高歌,旅人早已醉倒在粉墙黛瓦深处。青石绿苔溪水畔、灯盏金迷深楼中。大小不一的青石板铺砌巷头巷尾,早已磨去尖锐棱角,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平江似乎是为文艺青年准备的一场超现实的视觉盛宴,小巷墙壁上的搞怪涂鸦、小店门前的多肉盆栽艺术,猫的天空之城的清新文字与温馨的场景布置....每个转角处都充满着莫名的惊喜。苏州城中的平江,完全是一个封闭了现实快节奏生活的世界。在这里有着成都茶饮的闲适,有着重庆山水的情怀,有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和外界相比,平江有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暇与自得。时光尽头处,一把躺椅、一只蒲扇、一个烟嘴,青葱绿叶下,落日红花醉。

    匆匆走过青石板,日已近午。在离开平江时,看见一墙绿叶红花星星点缀其中,仿古窗花在花红绿叶下隐约可见。旁边招牌上写着“雅兰轩”,清新淡雅是为兰,骚客游人驻于轩。路过“苏州国画院”时,白墙灰瓦朱红门窗,坡屋顶挡火墙,古建筑风格颇足。只是不经意的一瞥眼就被深院深深深几许吸引,五六重庭院进深,配上石台盆景,木窗雕花,这景色也不失雅致至极。

    穿过潘儒巷,来到临顿路,与朋友吃过午饭未经休息便赶到苏州博物馆。

    一如所预想的情景,博物馆前队列已排到临顿街上四五十米处。苏州博物馆之名是很早就听说的,是贝律铭先生的收山之作,也是打破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建筑。苏州博物馆是以几何原理为基础,将空间的立体切割带入到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苏州。整体的色彩和古建筑的白墙灰瓦相照应,以玻璃、钢材为主要原材料,摆脱了传统砖瓦沉重以及需要多次上顶重修的缺点。其次,在建筑天窗的形状上将西方几何与传统天窗的形状相结合,为博物馆内部提供足够的自然光。博物馆采用一些与古代相仿的造景技术,透过走廊的小隔窗,一棵树、一块石、一池水映入眼帘都是一处奇妙绝景。这些是提前了解的苏州博物馆,半小时的排队终于能够见到博物馆真容了。

    随着人群通过博物馆严格的安检,正对大门的展厅落地窗将庭院尽显眼前,片石代替传统太湖石而营造的假山在特定视角下看上去高大巍峨而有艺术气息。穿过叠叠而起的走廊,走入一个个展厅,由洪荒远古到繁华当今,由古兵器的凌冽杀气到苏南刺绣的盈盈秀气,由残破而精美的陶器上甲骨文到昏黄纸张上墨迹点点的隶书小篆宋体...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璀璨文化展示在旅客面前。

    拾阶而上,没有立柱支撑的楼梯在小小空间旋转,流水在墙壁上点涂画卷。一方池水,两点绿植,几尾金鱼在涟漪不绝的池水中安然自若。走进馆内的院落,看着白墙灰瓦突然有种身处徽州古镇之感,只是落地窗和一方天空将视角拉回现实。近处观看片石假山才知道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一米来高的样子,摆放很是随意。与大厅中透过落地窗看到的完全不同,可见贝律铭老先生的设计巧夺天工、以小见微。博物馆一转便来到天平天国忠王府,这是保存最完整的太平天国建筑,是李秀成的府邸。由于建筑形式和庭院设计上与私人宅院很是相近,看上去完全想象不出来曾是太平天国的公署地。即时园囿一区没有开放,只是简单浏览了办公府邸。中央大戏台牌匾上写着“普天同庆

    ”四个大字,可以想象当年打破清廷,农民翻身的喜悦。正对忠王府的屏障前竖立着忠王李秀成的雕像,一副对联倒出李秀成的忠烈之心天下可鉴。“天泽流行恩深雨露,朝纲理治连转乾坤”《万年忠义》。

    朝览苏州园林之景囿,午观平江忠王之幕府,夜游观前寺庙之香火。所闻所见所感,无不勾起我无限遐想。倘若有一天与苏州为伴,同苏州河为邻,在烟雨袅袅的春天踏着青青子衿,在灼日高照的夏季嗅着荷花点点,在落叶缤纷的秋日看着金鱼嬉戏,在寒梅踏雪的冬日绘着灰墙绿瓦。那该是何等的闲情逸致,文人之志莫非如此而已。

    清晨,小雨淅沥,在雨窗上高调的弹着不变的音符。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清新古朴的味道,禁不住诱惑去寻找藏在古城里的岁月痕迹。夜晚的列车,尚可以去挥霍白日的时光。跟着心走,在雨中漫步,在城市中闲游。在一处不起眼的街角,“怡园”二字映出眼帘,给人小家碧玉之感,如闺中待嫁的处子羞于与人相见。怡园之名取自论语“兄弟怡怡”,可见主人对兄弟朋友之情至深。参与修建怡园的有许多画家,因此可以说怡园不只是建筑界的园林之作,同时也是绘画界的倾心之作。将建筑家的设计原理和画家的景观构造相结合,使怡园能够博采众长,又因怡园的建造年代远在拙政园、沧浪亭等之后,其继承了众园的特色。真的是看园如看画,看水如看诗,假山叠石之间四季更迭,长廊小径曲折幽回。“锁翠轩”围墙外古木参天,浓荫翳日,轩外竹丛婆娑,固有锁翠之姿。行至中庭,大雨突至,在亭中观大珠小珠落玉盘引得池水波浪点点,鱼儿如遇惊涛骇浪,作跃水之姿。园内一隅芭蕉在隔墙上与紫薇倾心相见,私定终身。唯恐众人不知,在雨中摇曳身姿。雨渐停,园中古树众多,虬根错盘,透过阳光,枝叶身影与墙上斑驳印迹交相辉映。雨中漫步,日出而止,在雨中与怡园相遇,见识不一样的园林之美。

    从怡园中走出,穿越时光的枷锁,跃跃而行。想到一处被遗忘在行程中的诗词佳处,立即查询路线,起身前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诗流传千年,姑苏城、寒山寺、枫桥也在千年岁月中披荆斩棘经历岁月蹉跎,名流千史。雨过天晴,阳光洒落,映照的寺墙黄色刷漆金碧辉煌。对于寺庙,我一直抱有虔诚而珍重的心情,佛家乃是修身养性之佛,世人供奉佛,只为心中有信仰,只为求得心安理得,只为为家人朋友求得健康长寿。有段时间为了一个西藏梦,查了许多关于西藏的书籍,大多涉及到藏传佛教,接触到朝圣者那个独特的团体。虽是藏传佛教,但也与中土佛教有着相同之处。曾经在香山寺看到有人一步一拜为求家人平安,也在电视上看到布达拉宫朝拜者一拜一匍匐只为见到圣山真容。而我与寒山寺的相见,不仅仅是因为虔诚,还有对那段历史的追忆。安史之乱,张继路过枫桥,有感而发,国破山河在,子民无家归。而今想起,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后世前行的路,也照出自己的不足。

    对寒山寺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个景点莫过于普明宝塔、大钟楼,巨碑。普明宝塔是隋唐建筑的精品,然而却屡遭劫难,在历史的长河中失去原有的身姿,现存宝塔为今年新建。隋唐宝塔风格的传承说来很是遗憾,真正得到传承而能够应用得当的是日本,隋唐之风在日本的文化中常常可见,而国内的古建筑却因为诸多缘由缺失了真谛,不可不谓之痛心。宝塔唐风可见,与大雄宝殿相呼应,是寺庙的制高点,在塔顶可俯瞰全寺之景,是游人香客必登之处。大钟楼和巨碑的建成为苏州增加了两项世界纪录,大钟高8.608米,直径5.242米,重108吨,钟声悠长,轰鸣与耳。与大钟同时奠基的大碑,号称“中华第一诗碑”,主体高度为15.9米,总重量为388.188吨。巨碑与大钟楼相对,正面刻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最大的字有0.8米*0.8米。背面刻有乾隆手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笔迹气韵流畅,丰姿绰约,端恭和顺。

    游完寒山寺日已过午,甚是疲惫,便直奔公交车站打道回府。下午,青旅住客基本都在他们的行程里领略苏州的美景。在松软的沙发上小憩,休养生息,等待离别。

    后记:游玩苏州是在2015年9月初,这篇文章是由2016年底到2017年初断断续续完成。当初满腹信心,一腔热血,怀着对苏州的向往,一往无前的想去看看未来学习或者工作的地方是多么美好。怀着热忱,在苏科的校园里流连忘返,想象有一个新生活的开始。最终却在长大的校园里,回忆起当时的种种情景。不得不说,人生就是一幢海市蜃楼,你可以想象身临其境,也可以融情于景。但最终你是否能在看到的海市蜃楼里喝着咖啡,品着香茶,谈吐一路走来的艰辛都是未知数。不过能知道这些的,也就只有你自己,因为你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错过的。


    原创作品,想了解请关注公众号“心情日记随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州园林,梦回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bd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