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明文教学初探

说明文教学初探

作者: 改变自己369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6:08 被阅读16次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编写更注重文体特征,其中第五单元为说明文,涉及到的《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蝉》《梦回繁华》四篇课文,都是事物说明文。教说明文,语文老师们大都把目光集焦在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用语特点”等形式问题,沿着“四点式”走着几十年不变的老路子,课堂也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机。其实这也是多少年来的诟病,对于说明文体,老师们觉得教的是老一套,走马观花,少有新鲜的设计和深刻的文本探究;学生们也学的是没意思,兴味索然,如果再没有活泼的师生互动的话,课堂就会被硬生生的“上”成了一篇枯燥的“说明文”。

    作为老师,教说明文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 ,这一点毋容置疑。我们先从说明文的文体说起,什么叫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简单地说,就是以普及科学为载体给人以知识的文体。所以,从说明文中可以学到专门知识、感受到科学精神,领略到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意识,并产生寻求科学真理的理想与信念,同时还可以学到如何将科学知识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与生动有趣的方法来清晰阐释的本领。当然, 这个答案也可以用来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说明文”。

    我们在弄清学什么,就是为了指导我们去教什么?说明文教什么与如何教,在语文课程更加强调核心素养的当下,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以本单元的四篇说明文为例,同中求异。“同”的是文体特征、“异”的是教学设计。谈谈我们可以怎样处理说明文的“教”与“学”:

    一、重视文体,又不局限文体。《苏州园林》美如画,就用散文来教它;鉴赏园林有艺术,意蕴悠长见芳华。王君老师把叶老的文章当成“园林”来鉴赏,同样有四个“讲究”――“务必使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讲究整体结构的统筹布局,讲究段落之间的变化呼应,讲究片段内部的起承转合,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典雅。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王君老师通过“宏观看篇”掌握说明顺序和结构,“中观看段”,在比较中掌握如何展开说明,“微观看句”,品析“生动”的语言艺术。通过这“三看”,可以看出王君老师就是在鉴赏说明文的“标本”。同样处理了“四个窠臼”,我们却没觉的老套和乏味,因为她的内心有说明文而又不单单只有说明文,她跳出文本又深入文本,把说明文真正教出了语文味道,教活了图画艺术。再说说我在教其他几篇说明文,就借鉴了这样跳脱的方式。如教《中国石拱桥》时,就尝试像“桥”那样去沟通作者与读者,古朴而不失美观。让学生速读课文,挑战抢答“中国石拱桥”常识:共同特征、举了哪几座桥、桥长桥宽、试用简笔画比较这两座桥的异同。设计到说明文的通识题目:顺序说明,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之外,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选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并詳写而不觉累赘……最后拓展:如果以“桥”为话题来写文章,我们还可以怎样构思?写成说明文,介绍桥的历史、特点、发展等;写成散文,通过桥,写沟通的故事,写象征,写回忆,写以小见大……这篇文章在“桥”前加定语,其实就缩小了文意,限定了文体,试想,我们加注释语,可以加什么?《蝉》,在对比中见证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可以和观察笔记、百度磁条中的“蝉”进行对比,见证科普文语言的生动活泼;更要从中因文识人,了解法布尔的科学精神,进而去读他的《昆虫记》,由一只蝉到一个人再到昆虫世界,这篇《蝉》,就可以上成名著导读课。教《梦回繁华》,就要像鉴宝那样,鉴赏画卷之美。假设一个真迹和无数赝品的故事,你如何区分?从材质、大小、色彩、内容等等,达到鉴宝师初级水平,这其实就是关于说明知识的掌握;如果此刻真迹在旁,你会怎样介绍这幅名作,说说你的看法,并比较作者是怎么做的?这其实就是关于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文体特征的致用;练笔介绍你心爱的一个珍藏,这其实是完成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学以致用。

    试想,这四篇说明文,都按照一个说明文的套路在教,语文课堂会不会就失却了文字的魅力,同时失去的还有学生掌握知识――探究用法――习得方法的能力。

    二、重视活动,激趣中引导。未来无论从事哪一行业,为了专业成长我们都将继续学知识、用知识、提升素养,更多时候都会通过说明文这一文体获取知识的层累拔高,而绝不是仅仅阅读有情节有情感的散文小说文体。试想,三百六十行都可以读散文小说,但读散文小说绝不可以精通三百六十行,而专业的成长,大都是通过阅读说明文本。所以,在初中阶段,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兼具这些文体特征,既有“料”又有“趣”,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多下功夫,并趋向知识的获得上来,趋向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和能力上来。

    这样想来,我们学习说明文的初衷,就绝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四套路”了。四篇说明文,或许能培养四类人才:园林设计师、桥梁家、昆虫学家、绘画家或鉴宝师。所以通过初读后抢答来习得说明知识,通过角色转换来精读文本探究精神,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试一试”“写一写”来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观察冬日昆虫,学法布尔写观察日记;如果我来设计一座现代石拱桥,我会设计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功能,实现功能和美的结合;我来介绍我的珍宝,我的生活离不开它……)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乐趣,习得方法和培养情感,这才是说明文之大局观。

    试想,这四篇说明文,都按照一个说明文的套路来学,学生就失却了当“游览者”“沟通者”“阅读者”“鉴宝师”的乐趣,当然,失却的或许还有未来的行业专家们。

    所以,和其他文本一样,我们也应多提供类似知识的拓展平台或文本,以便学生能学有深度和境界。

    八下语文,也讲有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学习,加上之前七年级涉及到的说明文本,我想编者的意图就更不会是重走“四套路”了,如何重视文体下细读文本,从中挖掘出新颖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活动设计,应该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说明文教学初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明文教学初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hm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