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旅景区“网红”产品打造避坑指南

文旅景区“网红”产品打造避坑指南

作者: danna箪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2:11 被阅读0次

近几年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上爆火的文旅网红产品

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变现

一度受到景区运营者们的花式追捧

甚至成就了一批“网红产品”供应商

在抖音上搜索“玻璃”,跳出来的播放量高的吓人

为了探究文旅目的地 “网红产品”背后的商业秘诀,特意推出这份《文旅目的地网红产品打造避坑指南》,希望为目的地运营者在引入网红产品时,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角度。

网红产品分类

高风险类旅游项目:惊险、刺激、与生态融合、观景

--玻璃桥、滑道、滑草、秋千、热气球、漂流

低风险类观光项目:观景、休闲、运动

--小火车、天空步道、跑道

强互动类体验项目: 游乐、运动、社交

--摇摆桥、冒险树、呐喊喷泉

文化互动类体验项目:文化输出、电视场景

--摔碗酒、不倒翁小姐姐、水上漂道士、土耳其冰激凌

我们将从这些网红产品的共性:三大关键词“可复制”及 “高流量”、“新奇度”出发,为景区、政府、开发商及项目运营方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1:可复制≠高效益;

目的地运营管理倾向于短平快、可复制的产品。许多供应商通过短平快、可复制,以及极强的抄袭速度,批量化生产体验;但是,我们认为,所有红了的产品,都是基于在地化的新奇体验,新奇体验恰好是不能复制的,复制只会导致游客对同一款产品体验时的快乐递减,同时也是对景区品牌的消耗。例如,两个景区直接,相隔一个小时车以内车程,虽然景观卖点不一样,但是里面都有“玻璃桥”、“水上浮桥”,那么,对游客来说,如果一天之内同时看到两次玻璃桥,不但不会再次兴奋,反而会对后一个景区品牌产生厌恶心里。

关键词2:高流量≠低风险;

网红就意味着高流量,但是,高流量就代表着产品投入产出的低风险吗?

答案是否定的。高流量营造一种网红产品就能游客的逻辑幻觉,殊不知,网红产品的投入产出有时候并不经济,例如,玻璃栈道,投入很高,但其在运营过程中,受天气影响很大,且高峰期需要排队等运营压力很大,如果设计的不好,反而会破坏景观,成为景区败笔。与此同时,网红产品的淘汰率也相比其他产品更快,市场一旦火爆,便会有大批量的同类景区效仿,变成同质化竞争。

关键词3:新奇度≠超级创意;

当我们谈论网红产品时,总觉得只要一个创意点子足够新奇,就可以成为网红。却往往忽略了这类产品在成为网红之前,景区在品牌战略上都提前做了哪些布局。例如,大家都只关注到西安“不倒翁小姐姐”爆火的偶然现象,然后就纷纷效仿,仿佛只要有一个足够新奇的点子,就可以火。大家没有看到,在不倒翁之前,西安大唐不夜城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从品牌战略方向上提前布局“文化演艺”创新体验。与不倒翁小姐姐同期推出的,还有一批文化演艺形式,“网红产品”并非一次击中。对于景区来说,我们需要量体裁衣的从品牌战略上,去培育网红土壤,布局网红生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复制“网红产品”。

小结:

成功没有捷径。不要盲目追逐网红产品所谓的“成功模式”,因为所有成功模式背后,都是在地化的强产物。

成功的目的地产品打造的前提是,能够持续为游客创造独一无二快乐体验。“网红产品”是互联网时代社交货币的产物,并非文旅目的地产品打造的最优途径,最要紧的是解读不同网红产品背后的体验逻辑(例如,惊险刺激、强互动、文化归属等),结合在地化优势进行创新。我们一直致力于为目的地导入“品牌战略运营”思路,以文化立本、外化品牌、内化产品,带动全域营销,通过独有的“品牌-产品-营销”模型,为文旅目的地产品打造,提供完全在地化的创新路径,实现长效收益的化学反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旅景区“网红”产品打造避坑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df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