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很多伟人们的目标不是挣多少钱,而是”自我完善“?

为什么很多伟人们的目标不是挣多少钱,而是”自我完善“?

作者: 邢彩燕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20:38 被阅读55次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当有一个问题困扰自己时,找了半天答案,最后翻到名人说的话,呼了一口气,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啊,我早知道啦。“

    比如我们经常困惑,“如何才能做成一件事?”翻了翻书,看了看朋友圈文章,发现就两字:“坚持。”找答案容易,但做起来难,如果光看不行动,慢慢地“审美“疲劳,看都懒得看了,只把这叫做”正确的废话“。

    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活法》,就是一本“正确的废话集“。这本书我一年前就买了,但每次翻了前两页,就放下了——实在看不下去!不仅如此,翻的时候,还有一丝丝烦躁,“能不能换个新鲜说法啊,怎么都是这一套啊。”

    随着时光流逝,心智成熟了点,理解了“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才能成长。”于是上周末,就硬着头皮翻了翻。结果,还真读进去一些, 也有不少收获。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对重要问题的思考总是停留在表面,不愿深入思考?

    这让我想到去年在做《超级个体》项目时的一个经历。去年“得到“同时上了好几个专栏,李笑来啊、万维钢啊,看到这么多大牛都出来讲课,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其中最高涨的一口气订了16个专栏。这时,每天都要看几个不同专栏的同学,就发现不同专栏里,有时候会讲同一个道理,比如“最好的学习就是行动”,然后在后台质问我们,为什么你们和万维钢、李笑来都在讲同一个东西?“我们觉得好笑,就把这个读给古典听。古典笑说,这说明这个道理重要啊,值得每个人都好好研究下。

    这就是不同的认知导致的差异。同样一件事,有人觉得老生常谈,不值得看;有人则记下来,开始去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燕恬老师,她之前是十点读书的联合创始人,现在在做各个大牛的顾问。她有次跟我们说,我现在都在重新看《人性的弱点》,我惊讶道:“这是我大学看的书,看完觉得很鸡汤,没什么用。为什么您现在要重看呢?。”她说,我们口中常说的一些高频词语、书籍,都蕴含着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只有我们一提到沟通,肯定绕不开这本,必须得细细地看。

    既然如此重要,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浮光掠影,一笑而过呢?

    因为不甘心。

    阅读是一种寻找答案的方式。有时你在寻找答案,就像在寻找一种速成药。你知乎〃请问人生如何才能不痛苦?‘’有大V说“无欲无求”。你不甘心,怎么可以没有欲望呢?我想挣钱买房,我想以后的孩子有个好生活,我想……于是你又带着不甘心继续去寻找。人的本性,让我们天然地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一种没有痛苦就能成功的方法,而这本身就会让我们承受更巨大痛苦。倘若我们能多懂得一些世界发展的规律,可能会放下一些执念吧。

    说到这,我们来说说《活法》这本书,虽然戏说这本书是“废话”,但这本书的作者可真是相当牛逼。

    本书的作者叫做稻盛和夫,日本数一数二的企业家。27岁时白手起家,创造了一个500强公司京瓷;52岁时,又创立了一个500强公司KDDI。这就相当于他年轻时创立了微信,中年时创建了支付宝,厉害完了。

    在日本他还有个男神组合:“经营四圣”,其它成员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这四大经营之圣,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半边天。

    虽然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管理理念,但他并不像马云那么会营销,能把自己理念打磨成一个个金句。面对委屈,马云鼓励创业者说“企业家的胸怀都是委屈撑大的”;面对敌人,马云说 “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一句顶万句。

    而稻盛和夫平时演讲做得少,只有一些大白话,白话得像成功人士必谈的“废话”,那这本书都讲了哪些正确的废话?

    其中讲了很多废话,比如“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体验重于知识“等等,今天重点分享一条: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稻盛和夫说,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要来这世上?”时,我肯定会毫不含糊地说:“我就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是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当我把这句话在家里复述了一遍时,室友们笑:“这不就等同于马云说的,我对钱没有兴趣嘛,似乎像高级装逼啊。“但你想啊,这样的神人,还需要用装逼来证明自己吗?完全不需要啊。所以只有一种可能,他说的是真心话,他并不是像普通人渴求钱财,他需要的是心灵的成长。

    之前看柴静一段演讲时,她说我翻看自己青春期的日记,写的内容都是湿嗒嗒的,上一页写着“这是上帝上老师给我送来的男神”,下一页就写了“这个人是人渣”,非常情绪化,没法细看。但有一页内容,让她停下了目光。这页上写着:“我这一辈子的目标是……”,答案在背面,翻过去是:“自我完善”。为着这句话,我喜欢她很久,直到现在。因为我也是这个目标。

    人生很长,长得让人觉得无聊透顶,只能用看网剧、打牌、游戏来打发时间,英文里叫” Kill Time“。有次我单身的朋友,歇斯底里地跟我哭诉道:”为什么人生要这么漫长啊?“

    我们一边无奈地承受着漫长,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人生苦短啊。回想一下你的初中,你惊讶地发现,已经过去不知多少年了,真是太快了,快得让我们来不及做好任何准备,同学们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甚至二胎都能打酱油了。在匆忙的人生中,我们匆忙地忙完这一阵子,又去忙下一阵子,人生的理想也就消磨在琐碎之中,无力做出一番成就来。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在人生这场游戏里,如果目标太低,太早实现,人生也就容易止步不前;但如果目标太高,实现不了,容易早衰,没有动力再去奋斗。

    那怎么设置目标会更合理一点呢?

    应该把人生当做一场无限游戏来玩,无限游戏的目标就是“自我完善”

    就像现在知识大V都在强调“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一样。“聪明人”都喜欢这么设置人生目标,是因为这个目标本身就是无限的、有趣的、耐玩的。

    你想想看,如果你目标设置成,今年我要挣多少钱,比如50w,那每天晚上回顾目标时,想到今天又跟所有的昨天一样,好像没什么进步,也没什么新收入,就只是等着领工资,那真是够泄气的。辛苦了一天,却没什么成就感。即使年底达到了,也会有种莫名的空虚,因为你又即将花出去。留不住,没有稳定感,便会恐慌。

    但如果你要设置成”自我完善“,也就是每天都进步一点点,那这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当你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今天有没有虚度时,想到今天帮了谁谁谁、跟谁的关系加深了、对某事的看法更深刻了、又多了解了自己、或者发现了更大的世界,那今天就已经在朝着目标前进了。哪怕是看场电影,都是有价值的。比如最近我看的《头号玩家》,看完之后很长认知:科幻片还能拍得这么有趣,人的想象力竟然如此丰富,未来竟然还可以这么玩,男生的游戏世界果然带劲。

    这么一来,点点滴滴都变得有价值起来,如果你勤于记录,每天晚上写个总结。我相信不到一个星期,你肯定会比之前更热爱每一天,也会为不断变好的自己而欣喜。此时,你还会觉得人生漫长吗?人生越长我越开心,成长得越多;也不用怕人生苦短,因为你每天都在进步。

    这里推荐一本书,叫《小狗钱钱》,看似是一本教你怎么实现财富自由的书,但由于他是写给儿童的理财书,所以侧重观点和实操性。它的观点极其独特:一个人能挣多少钱,是跟他的信心联系在一起的。你信心越足,就越能挣更多钱。他也推荐了一种建立自信的方法,叫做《成功日记》,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下。我之前连续记过8个月,受益颇深。

    当你理解了“聪明人”是怎么设置目标时,再注意名人的目标时,会发现都有这个共性。

    胡适先生总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就进一步的欢喜”。

    周星驰在采访中,也说自己就在努力让自己的喜剧好一点点。这么”好一点点“让他对喜剧的爱,三十年都没变。

    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都是这个目标,追求成为“完人”。比如曾国藩,那时时刻刻都在检讨自己,让自己成为心目中的圣人模样。

    稻盛和夫老年的时候,出家了。

    他把自己人生分成三个时期。一生的寿命为80年,第1个20年,是出生来到世间,自立谋生前的时期。第2个时期为20岁到60岁的这40年,是进入社会努力自我钻研,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时期。第3个时期为60岁之后的20年,是为死亡(灵魂之旅)做准备的时期。

    他相信肉体消亡,灵魂不灭。为了一个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他愿意通过出家来学习。他一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事业也就跟着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很多伟人们的目标不是挣多少钱,而是”自我完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fj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