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老师曾对教师从事教育的态度这样描述:
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态度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态度是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
持第一种态度的老师,认为教学的事是学校的事,我只是为学校在做事,一旦做得事多了就会心生埋怨,为什么让我做这么多事?为什么别人的事那么少?为什么别人得到了那么多?他们总生活在计较之中,不会看到别人的付出。持这种态度的人应该不在少数。经常抱怨的人往往属于这种类型的人。这部分老师是需要唤醒的人。
持第二种态度的老师,认为教学是自己的事,既然是自己的事,应该努力去做好,即使有很多事情通常也不会抱怨,而是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能有这种境界的老师都是有教育情怀的人,决不会躺平。当然要是经常被忽略或遭受不公的话,也会变成持第一种态度的人。对这样的老师,应该让他们享受到与努力相符的待遇,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一个学校的好坏,往往就取决于这部分人。
持第三种态度的老师,在一个学校中也许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有这种情怀的人,是具有大格局的人,他们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是责无责贷的,是不用扬鞭亦奋蹄的人。他们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总以大局为重。他们是学校领头雁。一个学校能否有特色,往往取决于这些骨干,学校应该发挥好这些老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他们来感化持第一种态度的老师,让他们向第二梯队迈进。通过他们来转化持第二种态度的人,放大他们的格局,提升他们的担当。
昨天晚上,一个老师给我了一句话:**学生我也能带出来(成绩),你相信吗?我回复说:绝对相信。
这个老师从寒假开始,几乎每天都在辅导学生信息学竞赛,昨天晚上是他与这个学生的第一次交流,看来他又找到“宝贝”了。
他跟我说,他现在就是为他自己在工作,前几年他的确是玩得太多,只要一有时间,就玩手机之上。自己已经感觉到了不足。当然,他也会说,我为什么这样做,就是为了几个聪明的孩子,我要让这几个孩子在初中学到更多的信息学知识。
他原来是属于第一种态度的人,以前他经常抱怨学校、抱怨领导。但他即使抱怨,工作上还是努力去做的。所以,他并没有选择躺平,经常自己反思,我想他已经迈成了第二种类型的群体。
虽然他一直说是为了自己,为了学生。但我感觉他终有一天,会成为持第三种态度的人。因为,没有人为他安排工作,他已经在自己思考工作,自己在默默地努力了,即使没有任何报酬,只求无怨无悔。
由教育看人生,人海茫茫,对待人生又何尝不是这三种态度。只要还有良知,就能把所做的事情看成责任和担当,此时名利早已不在,得失早已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