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空四师副师长袁彬在指挥车上指挥空战
抗美援朝,“米格走廊”威震敌胆
《鹰击长空》(袁晓刚著)节选:
……
第五章 抗美援朝,“米格走廊”威震敌胆
……
二、空四师首批入朝作战,旗开得胜
……
1951年1月21日,空四师十团二十八大队在大队长李汉的带领下,起飞迎敌,我们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的独立空战,正式开场了。空战不再抽象,从课堂、训练场,第一次来到新中国年轻空军的眼前,共和国空军就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世界空战的舞台。
李汉带领着六架米格—15飞到战区上空,无线电耳机传来地面指挥员的通报:“敌F-84就在你们附近发现目标,立即攻击!”
首先感到的是精力不够分配,操纵飞机、保持编队、搜索目标,瞬间要达成诸多指令的高度协调与完成。对于只有几十个飞行小时经历的飞行员,的确是勉为其难。
六架米格机,六双眼睛上下左右张望,六双手脚拉杆蹬舵紧忙着和眼睛配合。
举目抬头,上方的是碧蓝碧蓝的天,辽阔无际。俯视,下方是碧绿碧绿的海,茫茫一片。敌机在哪儿呢?耳机里的通报越来越急:“敌机就在你们下方!敌机就在你们下方!”
李汉急忙压了坡度往下方搜索,哪里有?!他犹如汽油上点了一把火,眼珠子都憋红了。
拦截失败将意味着铁路和桥梁遭受轰炸。
李汉此刻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每根神经都变成了眼睛在搜索。他是个不怕天不怕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难道第一次空战就变成了孬种?!怒气冲冲一拉杆,他带领大队做第二次盘旋搜索。
突然,海面上出现几片树叶似的东西,飘飘悠悠,时有时无。
“下降高度!”李汉下达命令。
树叶子越来越大,渐渐显出十字架机型。涂了伪装色的敌机颜色跟海水差不多,稍不留意,很难发现。
“发现目标,正下方!”
六架米格—15迅速冲向目标。
李汉太激动了,激动得把憋了多少年的劲头全都用在驾驶杆上,以致动作过猛,还没来得及瞄准,刷的一下从敌机肚子下面冲了过去。
这一下把敌机群吓了一大跳,本来在朝鲜上空他们从来都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怎么突然出现了米格机群?敌F-84机群显然没有料到这突如其来的交锋,急忙把炸弹胡乱丢进海里,凭着娴熟的技巧,占据了有利高度,拉开阵势,准备迎战了。
李汉带领着机群掉过头来,一声:“全体攻击!”第一个朝着美机机群,头对头的冲了过去,其他的米格机也哗啦啦散开了,一窝蜂朝着美机冲去。
F-84从来没见过这种战术,机群一下子乱了阵,有的从米格机头一跃拉起,有的与米格机擦翼而过,动作快的调转机身就跑。
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空战经验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临危不惧,以寡敌众,那猛冲猛打的疯劲倒把训练有素的美军飞行员搞蒙了。经过一番苦斗,李汉找个机会,迂回到4架美机左后侧400米处,对准其带队长机狠狠地压下了发射按钮。随着这个痛快淋漓的长点射,敌长机拉出黑烟,斜着翅膀,歪歪斜斜地仓皇而遁,其他敌机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后来,通过查看李汉的射击照相胶卷,苏军判定为击伤F-84敌机1架。
最古老国家的最年轻的空军,和一个最年轻国家的最老牌的空军,在3000米高空,打了第一个陌生的交手仗。
双方谁也没有料到第一仗的结果是这样,一架F84被击伤,在敌对双方心理上造成的震撼是其大无比的。
后来有一个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击落的美国飞行员在被审讯时说:
“我们费了很多功夫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空军用的究竟是什么战术?研究了很久,终于明白,原来中共的空军没有战术。”似乎像幽默笑话。
可美国空军并没有感到可笑。
他们又费了很多功夫研究这“没有战术的战术”,甚至还想在空中模拟这种战术。但是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种“战术”是无法效仿的。
李汉率领二十八大队落地后,全师雀跃,一片欢呼。李汉先是受到了英雄的礼遇,接着庆功会变成斗争会。
“大队长动作太猛,只顾自己打!”
“指挥没战术,顾头不顾尾!”
……
管谁怎么说吧,人民空军的空战史,从这天掀开了第一页。
至此,中国革命战争结束了单一军种的平面战争,进入现代化立体战争的新格局。
1月29日,李汉再次率二十八大队升空。
这次很快发现目标——两层16架F-84。
李汉趁敌不备,集中兵力攻击上层的八架敌机。他果断的命令:“二中队掩护,一中队攻击!”随即率领一中队向6000米高空飞去。
突遭袭击的敌机投掉副油箱和炸弹,向上跃升,占据有利高度。李汉带着三架米格压下去拦截。敌机忽然右转,企图迂回。李汉机智地向左一拐,从敌机内侧截了过去。敌机一看来势迅猛,准备脱离战区,担任掩护的二中队飞扑而下,咚咚咚……炮火飞窜,敌机彻底乱了阵法。李汉顺势咬住慌乱中的一架,600米、500米、300米、150米……三炮齐发,轰的一声巨响,敌机凌空爆炸。李汉急忙脱离,敌机碎片险些伤了他的坐骑。
李汉掉过机头,加大油门,又追赶另一架敌机,直追到红灯启亮,油料告警,终于将敌机击伤。看着它歪歪斜斜向大地飘去,李汉才急忙返航。
初战连捷,击落击伤敌机三架,我无一损失。李汉一下子成了妇孺皆知的明星。
四十多年后,已经离休住在石家庄空军干休所的李汉对采访他的记者说:“那天空战前,我正在厕所方便。一听到战斗起飞警报响,裤腰带还没系上就跳上了飞机,直到空战结束,下了飞机才系上腰带。
飞行这一行挺对我的胃口,当我见到飞机那玩意儿就喜欢上它了。在陆军的时候,头顶上飞机丢炸弹,别人躲,我舍不得,盯着飞机看,就是看不够。炸弹在我几步远的地方炸开了,没有伤着我,我捡了块弹片揣着作纪念。
因为不安分,也惹过不少麻烦,犯过错误。1949年在南苑机场,国民党起义的飞行员玩耍,他们超低空飞三米,我飞两米,吓得在场的人都捂上了眼,自己觉得挺露脸。后来被常乾坤和苏联顾问一顿好剋哦。
你们问我第一次空战什么滋味?怎么说呢,每个人不一样。我是热血沸腾,小时候跟比我大,比我强的人打架我就热血沸腾。我这人有点儿愣头青,你越比我强我越较劲,越是临场发挥好。嘿嘿,美国鬼子埋怨我们,说空战没那样打的。怎么打?你们在飞机上捣鼓了几千小时,全世界到处打。我们呢?只在喷气式上飞了十几小时,又是大姑娘嫁人头一遭,跟人捉对,只能是会怎么打就怎么打。我们最拿手的是拼刺刀,我就跟你拼。常言说:“一人拼命,十人难当”。我对你撞,你不敢撞,一掉头,我正好咬住你的屁股打。
这样打当然危险很大,飞机毕竟不是刺刀。超速度的运动,敌我态势瞬间万变,一个失误就是机毁人亡。尤其带队长机,不能光顾自己拼,机群与机群作战,一定要发挥集体的力量。第一次空战落地,同志们批评了我,批评的很有道理。见到敌机喊一声:“全体攻击!”那不叫空中指挥。得有掩护、有攻击,不能散了编队,一窝蜂上,打乱仗。那次纯粹是陆军拼刺刀的打法,之所以能击中一架敌机,自己没伤亡,是从心理上战胜了敌人,把他们撞懵了。第二次空战接受了教训,讲了点战术,战果比第一次更大。
我们空军就像一个小孩,刚摇摇晃晃学迈步,就要他飞跑,刚会跑,就参加世界级田径赛,似乎是不可能的,可居然拿到了名次。历来的战争既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决赛,同时也是人的精神力量、心理素质的较量。你们也许难以理解建国初期人们的心情,中国人受外国人的侵略、欺凌太久了、太多了。抗美援朝,喊的口号是“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过去喊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推翻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现在竟能够援助别国,出兵维护世界和平。那是什么感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就拿我来说,母亲年轻守寡,指望我当个小徒弟,做个小买卖,将来能穿上双城里卖的“铺儿鞋”。哪想到我能飞上天,立两个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赴柏林参加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那是1951年,抗美援朝还在进行中,中国代表的演说一次次被欢呼和掌声打断,“中国万岁!”“毛泽东万岁!”海浪一般一阵高过一阵。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住所门前,整天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等候着,只要我们一出来,他们就一拥而上,抢着要我们签名、题词。每到一处,来不及下车,我们就被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从车里抬了出来,欢呼、拥抱、交谈,我们整天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着。”
1950年11月16日,我父亲带领空四师十二团(原七团)转场辽阳机场,我父亲这时空四师副师长的命令已经下了,但还在十二团带领部队改装米格—15,进行战前突击训练。当我父亲第一次看到苏式米格—15飞机时感到非常振奋,开始我父亲以为这种飞机速度快、马力大一定很难飞。后来经过认真的地面理论学习,苏联顾问带了我父亲飞了几个起落就放我父亲单飞了。我父亲飞了米格—15以后感觉到非常满意,体会到苏联工业发展的真快!这个飞机与我父亲过去飞的苏式螺旋桨飞机决然不同,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米格-15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该型机1946年开始设计时,受到苏军缴获的纳粹德国Ta183(代号:乌鸦)型喷气式飞机的影响很深,但总体设计还是苏联设计师完成 。
苏联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究工作,但进展远远落后于英德两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苏联缴获了大量有关喷气发动机的研究资料。依据这些资料苏联卫国战争中最负盛名的雅科列夫设计局和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简称"米格设计局")同时展开喷气式飞机的研制,分别利用德国喷气发动机和苏制飞机的机体,研制出雅克-15和米格-9喷气式歼击机。1946年4月24日,两种飞机同时作了首次试飞,通过了鉴定,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苏联空军。这是苏联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因发动机性能差、推力不足,米格-9飞机时速只有800公里,无法截击高速轰炸机。米格设计局随即按空军的要求开始研制更新型的喷气式歼击机,机型定为米格-15。此后不久,英国人的第一次“慷慨大方”导致了米格-15的诞生。苏联设法从英国进口了25台先进的“尼恩(Nene)”和“德文特”涡轮喷气发动机。1947年6月,米高扬设计局使用一台“德文特”发动机制成了第一架米格-15原型机。苏联的克利莫夫发动机中心很快仿制出推力更大的“尼恩Nene”发动机,定名为RD-45型发动机,为米格-15的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1948年底,米格-15开始大量装备苏联空军,最初集中部署在莫斯科周围,并迅速成为苏军的主力歼击机,主要用来对付美军的轰炸机。
米格—15是截击机,主要是用来打轰炸机用的,设计上突出了这一战术要求。该机的主要特点是火力猛,装有两门23mm和一门37mm口径航炮。尤其是37mm口径的航炮,对方只要中一发,就能在机身上打出一个一平方米见方的窟窿。二是机身构造坚固。三是爬升速度快。
当然,也有它的不足,就是航程短,带弹量不多,三门炮加在一起只有200发炮弹。
十二团于1951年1月份基本训练完毕,我父亲于二月份到任空四师副师长。
在辽阳机场改装米格—15时,我父亲又发生了一次飞行险情。父亲刚改装米格—15时有一次着陆,飞机左主轮突然爆破,当时情况非常危险,飞机向左边偏出。我父亲拼命蹬右舵纠偏控制飞机,最后总算没有冲出跑道,出了一身冷汗。我父亲跟我讲:这是他飞喷气式飞机发生的唯一一次事故症候。
如果不算后来抗美援朝我父亲在空三师当师长的时候,坐别人开的飞机遇到了一次空中险情。这一次应该是我父亲飞行生涯最后一次遇到的飞行险情。从此以后一直到他担任空五军副军长后停飞,再也没有发生过飞行险情,安全着陆。
我父亲到任空四师副师长后,为了更好的实时地面指挥,还深入朝鲜境内,在介川开设前方指挥所。我父亲应该是在朝鲜境内开设志愿军空军前进指挥所的第一人。
空四师从51年1月21日最先开打至53年7月19日志愿军空军朝鲜最后一战,历时二年八个月,经过五次轮战。总共击落击伤美机88架。在所有参战部队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空三师。
我父亲有一张在丹东浪头机场指挥车上指挥空战的经典照片,反应了当时地面指挥的真实场景。这张照片在北京航空博物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空一师军史馆、东部战区空军军史馆都有这张照片。照片中我父亲站在卡车上指挥空战,当时的指挥所不在塔台内,就在室外的卡车上,架一个木箱子,木箱子上架一个电台,对空指挥。
我父亲在空四师时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是在1951年4月份,我父亲去朝鲜境内中朝联合司令部汇报工作,同时检查一下朝鲜境内正在抢修的机场建设情况,随行的有师后勤部长等六人。他们分乘两辆吉普车开进了朝鲜境内。开始时一切顺利,平安到达联司。我父亲汇报工作去了,没想到两个司机闲的没事跑到外面去捡炮弹壳,结果被美国飞机都打死了。说来这美国飞机也厉害,就两个人都能发现,估计也是盯上这个地方了,发现有人就打。等我父亲汇报完工作要走了问题来了,没司机了怎么办?我父亲说:“我们都集中上一辆车我来开。” 前面说了我父亲在新疆的时候学会开汽车。这时有人提议白天走太危险能不能改到晩上走?我父亲说:“我们是干什么的?还能怕敌人飞机吗?”我父亲叫全车的人都向空中瞭望,敌机来了不要跟我说,等到它对我们俯冲了再跟我说。就这样在大白天他们穿过清川江封锁线到达平壤北部南市地区正在抢修的机场。说来也怪那天也没碰上美国飞机。
说起这几个抢修的机场,我还想多说几句。
为了解决我们米格—15作战半径小(理论作战半径六百公里,实际作战半径三、四百公里),腿短的问题。我们原想在清川江以南,平壤以北修建几个前进机场,让我们的米格飞机能够直接打到三八线,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但每次我们快要修好了,美国飞机就来炸毁。最后一直没有修建起来。当然,美国空军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一本美国人写的朝鲜战争美军空战的名著,书名叫:《黑色星期二——飞越南市 》就是描写1951年10月23日,美军9架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从冲绳岛那霸嘉手纳美军空军基地起飞,飞行5个半小时,轰炸我平壤以北南市地区我军正在抢修的机场,其中有6架被我击落。
10月23日这一天是星期二,所以美国飞行员管这一天叫做“黑色星期二”。
后来,北朝鲜空军的女飞行员,还利用这些半成品机场的跑道,驾驶帆布蒙皮的螺旋桨飞机,在夜晚偷袭停放在南朝鲜水原机场过夜的美F-86战斗机,而且还取得了战果。迫使美F-86只能飞回日本过夜。
(下一节选:三、空三师后来居上,一鸣惊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