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世代是名门望族,祖父在蜀郡当太守。我想,大概四川多地震,触发了张衡的地动仪设想吧(完全是我的臆测)。
后汉书写他贯古今,通六艺,性格沉静,为人低调。我觉得,这大概是所有理科大牛的共性吧,正因为精通阳阳,天文,历算,所以知道人类有多渺小,在浩瀚虚空和无垠未知的面前,恭谨谦逊。
浪漫主义的李白那种人,才写得下来欲上青天揽明月的狂放。张衡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他爱看太玄经,从扬雄的《太玄经》,还推算出来汉朝四百年之时,玄学当兴起。汉四百岁,《玄》其兴矣。
事实是,西汉二百年,东汉二百年,结束over,接下去的魏晋政治比较黑暗,那时期的名仕比如阮籍,嵇康,可不是人手一柄拂尘,天天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张衡的四百年之数,很准啊,算出大汉王朝的命尽之年。
说到太玄经,李白有首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这两句其实是贬义,天天写啊写,有毛用,反衬侠客青年十步杀一人的豪迈。而在金庸的那本侠客行里,石破天就是参透了侠客岛上的绝顶武学秘籍太玄经,成为超级大boss的。
以上,属于扯闲篇。
数术穷天地,制作俟造化张衡的文学才华也超高的,后汉书写他用了十年时间,模仿班固的文法,写了二京赋。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这就很可以说明,古代大部分的大家都是全才通才。二京是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写两都的盛景,在网上搜了一下原文,是真的很长啊。后汉书都嫌它太长,“文多,故不转载”。后汉书录的是他写的一篇应闲,一篇给皇帝的奏章,一篇宣寄情志的《思玄赋》
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旦余沐于清原兮,晞余发于朝阳。漱飞泉之沥液兮,咀石菌之流英
翻译:占卜吉祥没有凶辞啊,选择吉日整理行装。早晨我在清水洗沐啊,在朝阳的地方晒干我的头发。用飞泉的微流漱口啊,咀嚼石上灵芝的露液。鸟儿高飞鱼儿跃啊,我将漫游于荒远八方
---对照着译文读,感觉,跟离骚很像,和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有渊源。
张衡写思玄赋之前,升迁为侍中,侍中这官儿相当于皇帝私人顾问,半个宰相。皇帝问他天下所痛恶之事,旁边的太监们怕他乱说,都拿眼睛瞪着他。张衡只能胡乱搪塞而出。但依旧架不住宦官们的疑心,被多次谗言。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古代的青年才骏们,其实和现代人一样,感慨于身不由已,生命无常,方式差不多的。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只怀忧 那怎么办呢?现实太混乱,砸下来,接不接都要受着。现在的年轻人们打游戏,在游戏里上天入地,更换绚烂的皮肤,网络提供了另一种面貌和个性的颠覆,有人和我说,游戏,是另一个世界。1900年前的某一天,张衡们仰望星河,一腔忧思之下,提笔就写下这篇思玄赋。这是他们的对抗方式,创造一个与紫薇星辰,娥皇女英,天马蛟龙,与我共游戏的世界,表达着,对现实世界的厌恶和疏离。
说回张衡的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以上是后汉书的原文,不翻译因为很好懂。文言主的简练,喜欢。
张衡的字叫平子,他的好友崔瑗(对,就是那个写草书写得一级棒的书法大家崔瑗)评说:平子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说张衡通天地之机理,造化同自然。同时代的人都这么夸,严重怀疑张衡除了地动仪,还做了其它机巧的小东西,只是没有流传下来。
古代对于数学,科技,机巧之类其实是很轻视的。礼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意思是以德行成就的居上位,以技艺成就的居下位。虽然后汉书重度表扬了张衡的成就,但事实就是,整篇张衡传,着眼点还是他对于皇帝的上书劝戒,超高的辞赋水平,还有他身为太史令搜集史料,在东观撰写《汉记》的事迹。地动仪的篇幅仅限于上面我摘的辣么一点点了。
除了在农业方面,天文历法,月令,因为中国农耕社会用得着,被记录得还多一点。其它的自然科学好像真的很少,小发明和机关也被认为是奇巧淫技,不上台面。
怎么说呢,有点不甘心。我们的先祖明明好聪明的啊。少一些文人吧,文字多陷井,困于头脑。多一点科学家,真正的数术穷天地的能人大牛。Hopefully.
张衡卒于六十二岁,后汉书没有特别交待,应当是善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