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不是为了占卜而造,占卜是观察由贞人有目的制作好的龟甲或兽骨,制作好的龟甲经灼烧后会显现有规律可循的裂纹,甲骨文是用来记录占卜的内容的,甲骨文在夏朝和夏以前就存在,文字产生之初就是为了社会治理,文字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思维,为什么商王是占卜的最高权威?殷墟的甲骨卜辞数量,商王武丁时期的占90%,孔子曾对“武丁三年不言”的史书记载感叹自己也无法解释,但是我把言字甲骨文还原为“符契和铭文”时不用考证就很清楚“武丁三年不言”的原因是,武丁执政前三年没有发布一条政令,类似于“萧规曹随”,但武丁是在寻求一次大的改革,有些专家甚至猜测武丁是个哑巴,就有点可笑了。说这些的意思是甲骨文本身的价值就很大,是一种高级思维也是底层思维,最早的文字都掌握在大族长手里,那个时候是神权和王权合一的,文字的第一次统一是颛顼“绝地天通”的传说,就是把各个小部落的占卜权收归中央王,同时也就是把掌握文字的人集中到中央,商朝时期的贞人集团或许就是这些部落首领,就像现代社会西藏新疆的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在中央任职。第二次文字改革就是武丁时期,王权彻底代替神权,甲骨文的名字才被后人所知,而之所以选择龟甲应该是取龟背甲和腹甲天圆地方之形,兽骨则有可能是延续先朝的习俗,出土的兽骨比例也很少。
甲骨文有三个可追溯的主要源头,源头之一是“书契”,书契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全社会一致认同、共同遵守的成熟的信用体系和重要且普适性的行为价值准则。源头之二是天文观测记录,由此完善、确定的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历法(如《夏小正》)则是当时社会执政体系的最基础依据。源头之三是祭祀与信仰体系中的符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信仰体系与当时的社会治理、国家制度密切相关。
1899年甲骨文重现天日,19世界末这个词条搜索时与列强瓜分中国这个词关联,当时经历着半封建半殖民地奴役与压迫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在黑暗中探索“什么是中国”。那时的中国是没有国家自信的也谈不上民族自信,甲骨文的考古发现与发掘给了几近无望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华民族一缕曙光。时光荏苒,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下一个一百年以及更久远的未来“中国是什么”这个关乎民族崛起的问题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这个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因为从甲骨文的出现的源头来看,无论是天文的观象授时、祭祀的敬天法祖,还是社会秩序的允执厥中,都与社会的制度、文化、经济息息相关。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中国神话记录的都是古代历法的故事,古代十月历太阳历,一月36天,一年360天,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把不足的5天补到夏至2天小年,冬至3天大年。中国文化都变成神话了,甚至教材里也这样讲,已经快找不到根了。太康失国,后羿篡政,改了十月太阳历,这才是后羿射日,后来才有了少康中兴。
甲骨文发现与发掘回答了过去“什么是中国”的问题。
甲骨文普及与使用将决定未来“中国是什么”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