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词和思乡诗词意象群多有重复,因为一般离家或是谪迁必有送别,而被送的宦游之人自然会有思乡之情。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
1.社会意象群: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秦汉时开始在大道两旁设置供旅者休憩或是送别践行的亭子,最早出自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又如:“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柳宗元《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4]又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劳劳亭:著名的送别之所,位于南京城南,劳劳,忧伤的意思,如:“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郑燮《念奴娇 》)“劳劳亭上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回。”(皎然《塞下曲二首》)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和长亭相对,泛指南方水边送别之所,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4]又如:“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灞桥: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至此桥折柳送别,”因此也作灞水,又因汉文帝葬于此,所以又称霸陵,传闻李白所作的那首《忆秦娥》中提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如:“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李商隐《泪》)
饮酒:古人送别一般都饮酒告别,既表祝福又表思念,最早江淹《别赋》中就已经提到:“左右兮魄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赠银,惟罇酒兮叙悲。”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语出《诗经·车攻》:“萧萧马鸣。”后李白《送友人》化用这个典故,进一步表达了深切的离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与朋友离别时,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阳关、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晏几道《临江仙》)
沾巾:古人送别时会用手帕拭泪,沾巾自然表示惜别之情,如:“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自然意象群:
送别诗中的自然意象一般是在送别地点见到的景物与自然现象,用来渲染离愁别绪,增添悲伤之感。
杨柳:杨柳代表离别古已有之,最早《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送别时看见的杨柳来渲染离情,同样的手法还出现在北朝民歌《折杨柳歌》中:“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自汉代以来,折柳总是和灞桥共同出现,折柳相赠寄托惜别之情已经变成了一种习俗,并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留恋之情和思念之情。如无名氏《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春草:春草在诗词中有丰富的涵义,其中一个常见的就是表离恨,因此在送别诗中也很常见,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山川:送别之地多是郊外,入眼处多是远处的高山,想到山高水长从此阻隔,友人一去路远难测,心中自是悲伤不已。如:“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又如:“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江水:流动不息的江水一方面要带友人离去,一方面又象征着剪不断的离愁,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明主恩深非岁久, 长江还共五溪滨”(王昌龄《(至南陵答皇甫岳》)
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该说尤其是夜雨更能引起伤感,苏轼《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正是在因为“乌台诗案”而陷于狱中时写下的绝命词,生离死别的悲伤跃然纸上。
雪:“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送别诗词的意象和思乡的多有重复,像思乡诗词中的月亮、夕阳、杜鹃、鹧鸪也都是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送别诗的意境一般和思乡相似,大都是哀怨凄婉的,但是也不乏格调旷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