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界限,直到读到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自己的课题,他人的课题。每个人的课题,自己解决。
星空之下,时间之外,到哪里去?从哪里来?一切必失,只有自在。
所谓一个人的成功不也是一样的吗?
所谓秘诀无非就是:知道自己是块什么材料,爱做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然后不急不慢地去做一辈子。
每次考试,班级排名,总有第一名,也总有最后一名,你是木还是椽,找到合适的、适合自己的位置,做好当下事。
你的人生精彩瞬间只有那么几个片段,现在,你回想一下,是否如此?我们也只是每天平平淡淡地生活,其实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质量,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力量。
写作,说到底是写人性,作家说到底是挖掘人性的矿工。
为什么阅读?又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阅读的儿子,有了阅读,有了经历,有了对话,才可以写出故事,写出你的表达。
在自然界里,除了人类,没有其他生物写作,自然界里,只有人类发明了文字,通过文字的形式,把领会到的奥义一代一代传下去,写了一行又一行,最后形成了书籍,但有些经历,却只有自己体会过,才知道该如何去做,书籍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不必太过于局限于此,也不要不去读书,毕竟,它是我们最省力,省时的,最直接的学习的方法。
写作有时会有灵感,灵感不常有,一来就犹如神助。灵感的前提是:积累。只有有了很多的素材,记录,才会把这些东西在某一瞬间想通,打通,最后,会有新的想法,新的认知出现,若没有前期的积累,只靠空空的大脑,总有一天会枯竭的。
写作也会随着作者的个人生活而改变,冯唐说:作家有必要出传记,让世人知道,他们的生长环境和外部力量,但是艺术家没必要,直接看作品好了,他们的作品会说话。
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写出不同的故事,想法,你想表达的也会不一样,也许,正是由于你在生活中的切实经历,才会促使你去写作。最近,一直都没有好好看书,看得手机越多,眼睛就越受不了,就改成听书,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听一本书,若感兴趣就仔细阅读,若只是想了解不同的领域,就如打开不同的知识宽度。
其实,不论是阅读纸质书或电子书,或者听书,都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已,我们的目的是把这些都用于实际中,或者在你的生活中有了困惑,找不到人去解答,那么,你可以通过书籍来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你问我,为什么阅读?又为什么写作?我是木还是椽?
我想做一棵树,把地基扎得深一些,牢一点,阅读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让我的想法可以从中得到解答,也使我认识了很多的,不同领域的朋友。写作可以省去说话的部分,把想说的话用文字的方式阐述,可能,我并不想每天去说那么多的话,因为我发现,止语,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合,浪费口语。
古语有云:“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找到你自己的人生课题,做好当下事,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做事,每一天都要用心去体会你的感受,哪怕只是重复的生活规律,也有不确定的小确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