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福音
陕西基督教状况之建筑篇

陕西基督教状况之建筑篇

作者: 古道新释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09:43 被阅读105次

    来自于莱夷散人的博客

    建筑1:三原救世堂

    基督教内地会系瑞华会于1890年来三原阎家滩传教,1904年移交英浸礼会。该堂始建于1915年。教堂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中西式古建楼房两座和瓦房100多间。教堂上雕刻着反映基督教教义的浮雕、字画、形态各异,造型精美,堂面南北两座对称的钟楼,托起矗入高空的尖顶,上面装有十字架。教堂结构严谨,格调和谐。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在国内外也较有影响。“文革”期间,被占用。改革开放后恢复宗教活动。该堂,历来是陕西基督教神学教育的重要基地,曾开办过“妇女道学班”、“关中道学院”、“教牧人员培训班”、“陕西圣经学校”、英华医院,广仁医院三原分院及崇德小学等。

    建筑2:周至大秦寺

    唐代景教名寺。位于陕西周至县楼观镇塔峪村南200米的山鹿。亦称西楼观,俗名塔峪寺。据出土于塔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大秦寺建于唐德中年间,寺中建有一座七级八棱宝塔,象征基督教的七件圣事和真福八端。塔高37.80米,直径10.86米,边长4.5米,每层置砖碉斗拱17朵。葫芦状宝塔,塔内有梯,塔顶层内砖上剖有藏文咒语。其寺金代改为佛寺,大秦寺塔亦易名镇仙宝塔。明清时曾有修葺。寺今已毁,塔虽存但塔身北偏西斜严重。

    建筑3:崇一堂

    陕西三原鲁桥人王征于天启四年(1624)邀请金尼阁从徐州来陕传教。金抵三原,留住北城,后至王家。不久金尼阁与汤若望在三原北城建陕西第一座天主教堂――崇一堂。时有教友200人。此后至清初,来传教的德、法、意、比等国传教士共10名,多驻足三原北城,兼管全省教务。康熙末年(1720),罗马教庭“禁止中国教徒尊孔祭祖”清廷下令禁教。从此到鸦片战争(1840),教士被逐,天主堂被改建为庙宇。天主教活动转入秘密状态。清后期,土著信徒还多去鲁桥北堂行宗教仪式。

    建筑4:方爷坟

    方爷坟位于城固县董家营乡小寨村,在汉江南岸和南沙河西岸两水交汇处。是1635年来汉中传教20余年的法籍耶稣会士方德望神父的坟墓。据《方德望神父小传》记:“他在此处传教时,灭蝗虫、驱老虎、为人治病、使教广传。死后葬于此处。”以后教内外人称之为圣人,常去坟墓许愿、还愿。教外人士还建多处“方爷庙”,称方神父为土地爷,视之一方土地爷,向他焚香敬拜。原陵墓重建于1925年,面积3亩;园内松柏苍郁,用砖建花心围墙,坟上建一八角亭,立碑一通,墓后还有3间房屋。“文革”期间毁陵为田,但求者不断。1975年,从陕、甘、川、冀晋、豫等地来朝者多至万人,把生产队的几亩庄稼踏为平地,大队遂炸坟毁碑。现在人们还在该处许愿,还愿等,坟上还有“有求必应”等横幅,笔者所见如照片。

    建筑5:通远坊总堂

    陕西高陵通远坊在明末就有教徒。1711年陕西第三任主教方启升在此购地建中国风格教堂7间,并设主教府于此。1874-1884年间高一志主教扩建教堂14间,砖木结构,属中国建筑风格。文革间拆堂面,开放后宗怀德主教恢复并常住于此。通远坊堂从1711年-1932年,为陕西教区、关中教区总堂,共更替12位主教,堂内葬有传教士及藏其墓碑20余。现有教徒2500余人。堂原占地面积300余亩,在此曾办有神学院、修女院、医院、诊所、学校、保赤会、老人福利院、气象站、邮政代办所等。在清同治元年回民起义及民国十五年镇崇军乱时,人多逃堂避难。1930年旱灾之季,教堂放舍饭救灾。该堂不但是陕西教会中心,也使原人烟稀少之荒村成为人口稠密,百业发达的城镇。

    建筑6:南堂

    西安市五星街天主堂(简称南堂),是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陕西天主教第二任主教兰溪于1716-1727年间派人购地建造。后为陕西天主教总堂。1731~1741年间,又由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陕西天主教第三任主教方启升,在原基础加以扩建。清雍正年间,全国禁教,南堂关闭。1884年索回并再次扩建。南堂十间七百多平方米,堂面高17.45米。大堂系罗马风格,使中外建筑融为一体。附属房屋158间,总面积20.16亩。1906-1908年,胡定邦任陕西第五任主教时将南堂修葺一新。文革间被占用,1980年落实。1991年维修。从二十世纪起,这里曾先后创办过玫海女子中学、小学、男子若瑟小学,玛利诊所、修女院及陕西天主教备修院。

    建筑7:古路坝主教府

    清光绪十四年(1888),意籍神父安延相任汉中首任主教时,将主教府建于城固县丰家营乡一座山头上。建成主教座堂、主教公馆、修女院、育婴堂、养老院、拉丁修院、碾房、油房、厂房、仓房等大小9个院落373间房,并建地下室。主体建筑均为重楼,各楼互相串通,木石均为上乘材料,雕梁画栋,美如宫殿。其口角筑有炮楼,占地面积百余亩。20世纪20年代主教府迁于汉中城,30年经匪患。38年抗战时西北联大及明德女中迁入古路坝堂。除男女修院培养神父修女外,还收养老人、育护婴儿等慈善事业。文革间除主教公馆及修女院被大队及学校占用外,其余建筑拆毁。开放后此两院房屋138间先后落实,主教公馆做教堂。有神父一人教徒千余人。现藏清末民初教士墓碑及教堂浮雕残碑十余通。

    建筑8:桥儿沟总堂

    1909年,西班牙传教士易兴华始将天主教传入延长。1911年,天主教延安教区成立。1924年传入延安市(时肤施)。1924年在甘谷驿购地建窑6孔,作堂址。1931年在桥儿沟购地70余亩建教区总堂。3年建成,石窑52孔,教堂七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堂面高30余米。属哥德罗马结合建筑风格,教堂宏伟状观,雕刻逼真,为延安市西洋建筑奇景。教会在此堂发粮救灾,创办学校。1935年延安解放,教士逃走,信徒离散。1937年,改作中共中央党校礼堂。次年,在此堂召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9年11月,被鲁迅艺术学院占用。现属文物纪念馆。

    建筑9:三原教区总堂

    位于三原辕门巷,为三原主教府驻地。1935年修建,1940年建成。教堂面积666平方米,堂面高33米,长45米,宽18.3米。大堂建筑仿罗马式。特征为长方形,主厅两侧被罗马风格的圆柱分为中厅和侧廊,中厅分两层,共高15米,合以八面圆形拱门和顶圆柱撑托。中厅未端为祭台,是一半圆形和大圆穹窿建筑。建筑雄伟壮观。大堂南墙外还附建一授冼小堂,北墙外建有更衣所和钟楼,均有门相通。大堂北侧建有三层楼一座为主教办公楼。堂院总面积6.6亩。后部分毁于火灾。1990年重新修建。堂面镶嵌于右任乎书“天主堂”石匾一方。1953年至56年在此办教区修道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陕西基督教状况之建筑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od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