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遗

作者: 画皿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18:04 被阅读0次
补天遗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为理由,但是今天,人定胜天,这里的公路是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经过的名胜,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打打岩根。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儋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感慨寄托之深,直到最近五十年前,凡读此诗者,大概要同声浩叹。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志》,在“谪官”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几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遗”的“道旁石”么当然,苏东坡写这首诗时,并没有料到在他以后,被贬逐到这个岛上的宋代名臣,就有五个人是因为反对和议、力主抗金而获得的,其中有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参观兴隆农场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历史上的这个海岛,又一次想起了苏东坡那首诗。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我们的车子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万顷平畴的稻田之间的公路上,扬长而过。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不光的北中国,长江两岸的农民此时也是刚结束一个战役,准备着第二个。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断。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枝顶聚生如盖,累累似珍珠,远看去却又像一匹白练。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这首诗说:

五谷皆养生,不可一日缺;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茫茫大海南,落日孤凫没;

岂有亿万足,垄亩生倏忽。初如凫足撑,渐见蛙眼突。又如散细珠,钗头横屈曲。

你看,描写鸭脚粟的形状,多么生动,难怪我印象很深。但是诗人写诗不仅为了咏物,请念它下文的沉痛的句子:

三月方告饥,催租如雷动。小熟三月收,足以供迎送。八月又告饥,百谷青在垄。

大熟八月登,持此以不恐。琼民百万家,菜色半贫病。每到饥月来,此物司其命。

闾阎饱半饼,上下足酒浆;凯独济其暂,亦可赡其常。

照这首诗看来,小大两熟,老百姓都不能自己享用哪怕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经常借以维持生命的,是鸭脚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

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

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

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大熟八月登”以后,老百姓所得,尽被搜括而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王佐在这首诗的结尾用了下列这样的“含泪微笑”式的两句:

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

(选自茅盾《海南杂忆》,《人民文学》1963年

相关文章

  • 补天遗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

  • 南中奇石咏

    南中奇石咏 上帝之火奇石突降南中苑,疑似娲神遗凡间。补天缀地万...

  • 杂粮煎饼的起源

    东晋王嘉有《拾遗记》中记录:“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

  • 11 木石前盟 ——听蒋勋说《红楼》

    如果你不相信女娲补天的故事,请看一看西边漫天晚霞,那就是补天的五彩石发出的光芒。 其中有一块五彩石没有补天,而是遗...

  • 悟空传

    作者:三眼木鱼 美猴王 昔时女娲补天,遗有二石,其一坠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顶,天长日久,得天...

  • 美哉,天柱山

    潜山,开门见山;山名天柱,天之柱,皖之源。 女娲补天遗彩石, 孤立擎霄接苍穹; 仙女投梭人间近, 银河斜挂皖水清。...

  • 【文字的力量】|美哉,天柱山

    潜山,开门见山。山名天柱。天之柱,皖之源。 女娲补天遗彩石, 孤立擎霄接苍穹; 仙女投梭人间近, 银河斜挂皖水清。...

  • 比特币的底层激励机制

    本译文首次以“s先生”的笔名发表于公众号:补天遗石(ID:butianys)。译无达诂,欢迎交流指正(微信:dat...

  • 区块链性能提升:链上设计之道

    本译文首次以“s先生”的笔名发表于公众号:补天遗石(ID:butianys)。译无达诂,欢迎交流指正(微信:dat...

  • 比特币的学术谱系

    本译文首次以“s先生”的笔名发表于公众号:补天遗石(ID:butianys)。译无达诂,欢迎交流指正(微信:dat...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补天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ou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