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开门见山;山名天柱,天之柱,皖之源。
女娲补天遗彩石,
孤立擎霄接苍穹;
仙女投梭人间近,
银河斜挂皖水清。
这就是门前高耸的天柱峰。她与中国刷业之都潜山市东大门的源潭镇直线距离只不过三十里。放眼望去,皖河旁一道山岗犹抱瑟琶半遮面,看主峰亦如云里雾里看“七仙女”的半个脸庞,特别令人神往。更何况“不上天柱峰,枉为安庆人。”
八月三十日,五点半起床,三换车乘,七点二十分终于抵达青龙涧,乘坐1号索道。
这是爬高索道,上下高差246米,第一次乘坐索道吊篮,一丝恐惧被吊篮窗外的淡雾所遮掩。斜索1099米,也就三四分钟到达振衣岗,岗上一阁,占地百平米以上,12根石柱,双坡面亭顶,平板石铺成。
阁外长廊处有一旋转望远镜,镜中远眺,只见那山下满载大山乳汁的潜河环绕着皖城,依恋不舍飘到天际那滚滚长江里。动情之处还有:古城乔宅胭脂井,绝代双娇出芙蓉;当年初嫁镇国色,铜雀春深赋芳名。
振衣岗下潜水长当我目光由远收回,再看近处葱翠的满山松树皆被压顶,枝桠横飞,就像被神人用木梳梳理得层次分明。
灵芝、蘑菇或黄或褐或白或灰,皆着生于树下或石头缝的黑色壤土上,一柄柄彩色小伞亦如点缀在一幅壮阔的天柱山生态美图里。
抬头向上望去,云雾笼罩的飞来峰只露出半身白色龙骨。
上山的总攻才刚刚开始。自振衣岗蜿蜒而上,抬脚即石阶,上面就是迷人的神秘谷。
神秘谷是道教的第十四洞天的“司玄洞府”之所在。“司玄洞府”由龙宫、迷宫、逍遥宫组成。长长的神秘谷中,光滑硕大的岩石错落有致,神奇莫测的迷宫之间,凿洞相连。途中,或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或低矮需躬伏而行。
洞门即宫门。才入逍遥宫,忽见两块长石相靠搭成三角形窝棚,下有一坝结为水潭,微弱天光自旁边石缝泄露,潭水清澈凝碧,右边石壁,自上而下镌刻“上善若水”四个漆描红字,一个“水”字竟浸淫于泉水中,掬一捧甘洌清泉,竟把水中“水”字搅“活”了。“活水”入口,真的上善莫若此水。
当你钻出一洞,又可于大石面围栏处赏景小憩。石头把松树挤成千姿百态,针针叶叶就像在石面上生了根,石头上边的松树枝桠如毯,这些黛绿色的毯子往往覆盖住半个石头;也有十几丈高的巨石危危欲坠,好像用手一拂即便滚落,好在被几株合抱的松树打上顶子给扛住了。
天柱松神秘谷出口处,一巨石下方,一松挺拔,悬崖空谷不能近前,看杆粗枝繁,有千余年的树龄,这就是著名的“天柱松”。
移步上行,听到先行之人呐喊:嗬,快快上,看到天柱主峰啦!嗨嗬、嗨嗬!这声音亦如吹响了冲锋号角,上山的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只几分钟,爬上“天庭”处,西拐就是天池峰。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现今天池峰,居然一天增长三十丈。转眼三年过去了,天池峰,顶上了天,再不控制,天有戳破的危险。盘古为此铸造了三千斤重巨斧,使尽全身力量,狠狠地朝此峰劈去,霎时顶峰爆裂,留下两道深不见底的深渊,接着巨斧斧垴往石上一砸,就砸出深一尺长宽三尺的方形斧垴印,这个斧垴印上承天上雨露,累年不溢不枯,后人为纪念盘古杰作,镌刻“天池”二字,此峰因天池而名。
两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上架两道石桥,俗称“三步两道桥”,又叫渡仙桥、试心桥。据说,做了亏心事的人是过不了这两道桥的,好在裂缝深处现用钢筋网兜着,不但能兜住人更能兜住恐慌的心。
试心桥跨过两道桥,最外边光滑的石面上,盘古砸出天池里,游客也不知丢下多少硬币,阳光一照泛着银辉。盘古也是想不到,这一劈一砸竟然收获工资,“天池”变成聚宝盆。
天池峰上看主峰天池峰顶,人们纷纷坐下休息摄影留念。在这里远眺天柱主峰,极顶巨石镌刻清代李云麟“孤立擎霄”及民国时期张淦“中天一柱”两方石刻。淡抹的或浓妆的云雾里,八个大字其红漆笔画若隐若现。
远在家门口看天柱主峰辨不出轻雾淡云,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知风云瞬变莫测。
哦,这就是家门口看不清晰的“七仙女”脸庞。远视如笋子尖,近观如柱、如剑、如炬。如柱,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如剑,穿云裂雾,直钻苍穹;如炬,早上第一缕朝霞抢先披在身上,夕照里红云朵朵,烧红了半边天。
云雾腾飞飞来峰天柱峰之右,群峰环列,飞来峰最高但不可近前。看,四面峭壁,顶上大石形如拳头,惟东北面悬绳可攀,顶石谓飞来石,石下有洞,听游客说,飞来峰西南有一悬壁,石麟斑驳,酷似安徽省版图,淮河与长江神笔挥就。天柱山又称皖公山,皖之源头,渊源精妙。
辞天池峰北行至拜岳台。拜岳台前有一石头香炉。台面有图,中间为阴阳鱼。阴阳鱼外由九块方石拼成内圆,三个层次石块皆分别由九、十八、二十七块石头拼砌,三道圆圈外,加套正方形,此图曰“天圆地方”。
早在西汉,天柱山封为“南岳”,历代帝王皆于此台参拜“南岳”,这更为天柱山的神奇添上浓墨重彩。
拜岳台拜岳台也是欣赏天柱主峰的最佳位置。转瞬间主峰又套上云雾彩衣。可想而知,主峰365天也不知穿穿脱脱多少次多彩的霓裳。佛要金妆,人要衣妆,“七仙女”的盛妆令人眼花瞭乱。我只好向西踏上云路,去触摸她多姿多彩的霓裳。
会唱歌的鹦哥云雾绕脚,抬腿若虚。下转十几米处,一石如鹦哥,侧身于茫茫苍烟,似早有神算,静伏于拜岳台前,等候汉武帝遗食。
山风自西北而来,簇拥着的云雾,刮到鹦哥石发出“呜呜”的声音,人们又说是悠闲的鹦哥与汉武帝对话时留下的余音。
过了鹦哥石,一段稍平的石板路上一名环卫工人正清扫路面落叶,他一丝不苟地拾取环卫桶里垃圾。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严寒,他们天天爬石阶,攀崖、穿林、钻洞,下山肩上还有一担挑。想到这里,我由衷地敬仰山上几百名护山卫士!这种“我为人人”的精神与天柱秀色同放光彩。
数不尽的清洁的台阶延伸着,终于亲手触摸到主峰巨石。天柱主峰海拔1488.9米。
乌以风先生笔下所描述的:“天柱磅礴厚重,巍峙江淮,故雄;峰石巉岏,形态万千,故奇;流泉飞泻,终年潺湲,故灵;烟云缭绕,松竹覆被,故秀。”雄、奇、灵、秀四字概括了天柱山风骨。
主峰腰段女娲补天遗下彩石“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近距离一睹,万万年以前,女娲在此提取七彩石补天,留下些许彩石,经风沐雨,留下了传说,也留下令人神往的美景。
顶天立地这里很多游客没来,他们直接走拜岳台往北而去,我为他们惋惜,这主峰不能来摸一摸、亲一亲。“不到天柱峰,不算天柱客。”
这一带的山梁上,有挺秀的松树,有阔叶天柱厚朴,有耐寒的细叶黄杨,还有数不尽的杜鹃。初秋惟见杜鹃枝头结着一簇簇长棱形淡绿色果儿。
林荫深处,天南星举着“玉米棒”;野生瓜蒌藤上吊着葫芦;卷花马兰吹着蓝色喇叭;更有地方特色的野生莲花姜,掐断根茎处紫红的莲花瓣,我嗅出久违的姜香。可以肯定这里又是石耳、石斛、灵芝珍稀药材聚散地。
啊,秀美的天柱山,满山都是宝藏!
路的尽头处,合肥人张义纯题“顶天立地”四个大字镌刻在一线天右边石壁。手扶护拦石,下视一线天则万丈悬崖,山风从下面的风箱拉出,吹得石壁间一棵棵长叶草如一捋捋山羊胡须在飘扬;仰望则一丝亮光直达天顶。
扶石壁而下右拐,蓬莱一峰如树上伸出的细细枝桠,纵长百余米,西、南、北三面崖陡壁削,巨壑千仞,峰顶狭长绝险。
上到天柱峰,方知仙境在蓬莱蓬莱峰窄窄的鲫鱼背上开凿的石阶或宽或窄,窄处仅容一人,藤蔓绕膝,古松亦如扶手,最低处,人要弯腰低头钻过。当松针、松果触摸到脸上,又会闻到醉人的松香气味。这里险象丛生,常有云雾缥绕,峰顶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拾级而上,一步一层天。到了天柱峰,方知仙境在蓬莱。
蓬莱峰看天柱主峰这里看天柱主峰最近,山体巨石亿万年来风削雨洗的痕迹更为清晰,天地造化尽现原形。
蓬莱峰左为天池峰右为天柱主峰。云涛海浪里只听有人高喊:嗨!我来了!天柱山你好!你好美!这如梦如幻的人间,我心空灵,飘飘欲仙,就差没生双翅飞上极顶。
翻开历史,近代也只有天柱老人乌以风先生,在药农贺氏兄弟等人相助下,于一九三七年十月登顶并用红漆重描极顶八个大字。
我立于蓬莱峰,仰望天柱峰顶才真正体验到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及的真正韵味。
再看云天相接处,石壁上苔藓绿如翡翠,如一幅立体的水彩画水生生地贴在上面,你伸手一抓定会捏出水来。原来这峰顶岗脊薄薄土层或者仅是一道石缝上的植物,就像遮阳棚里定时自动喷灌的盆景,只不过一千四百余米天柱峰是潜山市最高最美的盆景。
我置身于最美的盆景上,注目东方,青龙脊背窄长的石阶尽处,有一小孩高声怪叫:“嗨、嗨,我骑在龙背上。”
青龙背回眺天柱峰前往青龙背,是走下山阶梯。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里是最深的体验。
青龙背下,万亩竹海涌动如浪。在绿浪的边缘盘踞着宽阔的皖水,皖水绕皖山而行途经“孔雀东南飞”里的焦、刘故里,最终与潜水汇合,由皖河口入进入长江。
不知不觉下行到西关寨,遇到夫妻二人从这里上山。小哥问:“哪一边上山平缓些?”我说:“大龙窝索道代替了一截高程,上主峰近些,你从这西关寨上,更陡更险!”
相传,西关寨是刘源抗元的主要关寨,西关鸟道盘回,下临深壑,一人当关,千骑为阻,实际上,马是上不上来的,寨门处有刘源纪事石刻,门两旁两棵合抱的古松亦如门神,挺拔苍劲,日日夜夜守望着三千世界。
峰回路转,过西关寨,下鹰嘴石,在甘露泉处再回望刚才盘石阶梯,不由得后怕起来了。原来很长一段栈道是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半空,于石上打眼浇筑而成的。
练丹湖畔我携带的三个大苹果,到了炼丹湖只剩下半边,炼丹湖水碧波荡漾,鱼漾浅底,我投指甲块苹果于水面,几十条小鱼都来争食,果肉飘在水面打着旋涡,鱼儿跟着欢快旋转。我想,天柱山特有生物“娃娃鱼”可能就隐藏于练丹湖最深处。
左慈炼丹处沿湖面水边石阶而行,当年左慈炼丹处栩栩如生的石雕映入水面。高两米多的山洞口处,练丹炉顶上三只顽皮的猴子正相互戏嘻;右边一妇人怀抱数十片木柴正欲添火;左边一只仙鹤与左慈为伴,左慈看着炉堂火焰,炯炯有神。石头拼成阴阳八卦图浮在水面。
此处乃仙家云集之地。
绕湖前行,湖边突兀巨石,石上三米高的石雕,乃“葛洪问道”神像,葛洪右手夹书,左手捏着腰带,一把山羊胡须随着脸微向左上方翘着,他的意思明显地告诉人们,想得道成仙就朝这个方向上山吧。形态逼真葛洪,为炼丹湖守护,为炼丹湖增色。
炼丹湖右边是度假酒店,出右边不一会儿就到仙桃石,这山谷里到处是合抱的杉树掩映着石板路,也掩映着一支支溪流。
天柱晴雪仙桃石不远处,翠岭环围,松杉繁茂,万绿丛中,露出一片砂岗。这里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山灿海,雨后初晴,阳光辉映,砂砾经雨水洗滤后,格外洁静无瑕,如皑皑白雪,光华耀眼,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五彩缤纷,绚烂妍丽。我爬上砂岗往前行走,恍若进入茫茫雪原。我抓回一把粗沙子,粒粒乳白夹着铁青色,这肯定含有重金属。这一特殊景色最为著名。
翻过一岗,就闻到饭菜的香味,山谷里几座雕梁画栋的房子,门楣处四个大字:天柱山庄。这里菜单单盘由118元至30元不等,最好的美味当属天柱珍稀特产石耳名菜。
值得一提,天柱山庄海拔969米,任是山下33℃,这餐厅窗子一开,微风悠悠,没有一丝暑气袭人,厅里两台空调,看样子只是摆设而已,最多隆冬有点作用。
这里的水是“万山”真泉水;桌上有“万山”珍稀菜品;米、酒、荤菜皆为一担担自山下挑上来的。这里是吃、住、会务好去处。
折向右边是天柱山南大门方向,拐上百米是天柱山气象台站。
这回程虽则是下山,但比上山走得还慢。游客当中也有许多小学生,走走闹闹间活跃了气氛,赶走些疲惫。
自南大门至游客中心约半小时,大厅电子大屏幕显示,此刻当天游客以达11787人次,上山游客还有很多,随身带着竹棍,拎着纯净水,他们也许是上炼丹湖度假酒店或天柱山庄夜宿。
在候车大厅一查看西关步道,由天柱山庄经南关口、神秘谷、天柱峰、西关寨、良药坪再回到天柱山庄一条游览步道,全长7.5公里,共铺石阶10400余级,这里大循环不走回头路。还有自大龙窝以下及天柱山庄至南大门等处石阶不在其内,短短五、六小时,跨越一万多或上或下的石阶。收获与艰辛同在。
今天我所到之处只涉主峰景区一半山峰,有些景点只闪身一过,没有详尽记载。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雄、奇、灵、秀的天柱山皆因奇石成峰而独领风骚名扬天下。
早晨,踏着朝阳上;傍晚,驼着夕阳归。我置一椅于门前,更远地又一次回首“七仙女”的脸庞,“七仙女”的脸庞映照得红彤彤的。红彤彤的“七仙女”引领出的群山,暮霭氤氲,融融落日荡漾在漂浮的云彩之上,金丝缕缕,红霞四射。
美哉,天柱山!我为生在你的怀抱感到无限自豪。
网友评论
沧茫云海出芙蓉!
好一部长篇巨作
天柱山景色美,神奇的传说更美!
有的景,游起来还不如一篇文章写的美呢。
景美,文美,看完心情更美
照片也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