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大学》‖写给清华大学的一封情书

《大学》‖写给清华大学的一封情书

作者: 叨咕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1-10-21 13:54 被阅读0次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慵懒的沙发上,空气清新,微风拂面,气候恰到好处。电视屏幕上正在一帧帧的播放着电影《大学》结尾的画面,而此刻,我的眼中含泪,内心是前所未有的充盈和明快。

    这是我无意间点开的一部电影,起初内心略有浮躁,待到沉静下来以后竟一发不可收拾。

    电影《大学》

    本片的制作团队均来自清华,这是他们为清华大学110周年华诞所做的献礼。

    影片自2018年以来,围绕着清华大学真实的展现和记录了四个极具代表意义的清华人。他们分别是:新生严韫洲,退休教授钱易,博士毕业生宋云天和留美归国任教的博士后蔡峥。

    这是新与旧的交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就像这历经百年依然屹立中央的清华园一样,莘莘学子,来来往往,生生不息。

    二校门

    故事的开头,参加完高考和领军计划的严韫洲在分数即将公布之际和父母一起紧张的守候在电脑旁,他们心心念念,翘首以盼的大学正是清华大学。

    当他在电脑里输入准考证号的那一刻,似乎所有人连带着观众都跟着一起屏息凝神,默默的为他祈祷和祝福。

    虽然过程难免曲折,最后他还是如愿的考上了自己心中最理想的这所大学。

    十八岁的生日宴会上,严韫洲只是拥抱了一下妈妈,妈妈便哭得泣不成声。那一刻,让作为观众亦是母亲的我无比动容,感叹着养育一个孩子成人是何其的不易,更何况还是养育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

    当那份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他的手里时,所有人的喜悦溢于言表。

    收到录取通知书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藏着青春里那无数个秉灯夜烛的辛酸;这也是一份圣神的录取通知书,包含了多少的荣誉与感动。

    可这一切又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新生入学

    大一的军训中有一个科目是二十公里野营拉练,天空下着淋淋沥沥的雨,这些刚入学的清华学子们穿着雨衣,踏着积水在凌晨的夜空下前行。

    几个小时的徒步,鞋已湿,脚已麻,寒气侵袭,正当大家倍感疲惫时,清华大学艺术团在路边奏响了清华大学的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严韫洲感慨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二十公里野营拉练

    而这首校歌,在那一刻,它更像是某种强烈的信仰和力量,深深的扎根进了这些青年的心里。

    接下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同样伴随着那堆叠成山的课程和作业,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期中考试之前,深夜教室里的那场集体复习,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那样的场景,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梁启超写在《少年中国说》里的那几句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的,他们是注入清华的一股新鲜血液,积极向上,充满了无限可能,他们中的一些人也终将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

    退休院士钱易

    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就会有德高望重的老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钱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任教61年,时值83岁,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却依然坚持给学生授课。

    质朴无华,平易近人,笑如春风般和煦的她,总是令人心生敬仰。

    我解读的“敬仰”二字乃尊敬和仰望,这是大多数人自身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

    她将毕生精力都放在了环保与教育上,她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在《人文清华》的讲台上,她说:“我们一家五兄妹,都是老师,再加上他们的配偶,还有四个半老师……”她说作为一个老师,最希望看见的就是自己的学生超越自己。

    《人文清华》演讲现场

    在清华任教61年,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大屏幕上播放着学生们送来的祝福,当她的学生眼含热泪的唱起那首歌颂老师的歌时,我的眼泪也再也止不住了。

    热泪盈眶的学生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个令人敬仰的老师,影响的是千千万万个人。

    而钱易教授,却也只是清华众多退休教师中的一个剪影。

    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关于八十岁以上院士荣休的会议中,我们可以看见许多个在此奉献一生的,同样令人敬仰的老教授们。

    还记得影片里有一个片段——89岁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常沙娜先生在《人文清华》的台上风采卓然的演讲,结束时工作人员搀扶着她走下台,她一边对着台下的同学们挥手一边铿锵有力地道:“我还会一直走下去的!生命不息,跋涉不止!”

    常沙娜教授离开讲台

    钱易教授去给101岁的许保玖老先生拜年,老先生的双耳已经完全听不见了,可他却依然心系着他的教育事业。

    清华大学的学子在不断的壮大,博士研究生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时值93岁的陈志义老教授感慨道:“这个发展啊,是非常对头的,你要想将来走到世界一流的学校,不搞研究的队伍是上不去的!”

    还有钱逊老先生,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任教66年,可以说是在事业上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在老先生的追悼会上,许许多多的人留下了滚烫的热泪。

    一个又一个的退休老教师,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里,时时提醒着我,生而为人,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留美归国的博士后蔡峥

    有人退休,就会有人入职,清华大学的教师队伍始终在不断的壮大,而蔡峥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一名博士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布鲁克兹分校做了三年研究的他,这一次,成功在清华大学应聘成了一名教师。

    回到故土,他激动得眼含热泪,感叹道:“我特别开心的是自己拿到的是一张回国的单程票,不用再回去了!”

    为什么我的眼角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清华大学天文系宣布正式成立的那一刻,蔡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而他真正想做的不仅仅只是一位老师,他想要在能做事的年纪去做成一件事,他想为祖国的天文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想要推进《6.5米光谱巡天望远镜》这个科研项目可不是一件易事,为了推进这个项目,蔡峥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好不容易国内的项目基本定下来,需要在国外订购的镜面又被告知订制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

    他指着墙上的照片介绍说:“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都在这里了,这是英国的红外线望远镜,这是日本的8.2米的斯巴鲁望远镜……”

    介绍世界领先的天文望远镜

    从订购镜面的工厂回程的车上,他激动地说:“全世界有十几台这样的天文望远镜,那么至少应该有一台是属于中国的吧?我们要发展天文这一块,不可能永远去买别人的数据!”

    蔡峥带着老婆孩子,带着这份骨子里的热爱,回到了祖国的故土。回国以后,他收到了清华校长的接见,古朴的办公室里,校长给与了他许多的期许和鼓励。

    蔡峥感叹想要做一件事真的太难了,校长说:“清华现在需要这样一批学者去做一些这样的事,创新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

    蔡峥和清华校长的谈话

    是啊!要做成一件事太难了,可即便是再难,总得有人去做啊!做的人是谁?不是你,也不是我,是蔡峥,是他所代表的千千万万个科研人员。而他们,都是可爱又伟大的人!

    清华博士毕业生宋云天

    有人选择回国任教,有人选择离校去远方。

    水利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宋云天即将毕业,他最终面临着两个抉择:留校还是选调生?

    在选调生的宣讲会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都说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你们如果选择了公务员这条道路,那就与发财无缘了,就想都不要想了!”

    宋云天内心真正想要选择的正是这条道路。

    家里人和女朋友却更希望他选择那条看上去似乎更轻松更幸福的路。

    “在北京呆了这么多年,如果户口能就这样留在北京,以后孩子上学什么的都不用愁了……家人都觉得我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不想让我再回到更穷的地方去了……”

    选调生的面试上,面试官问他长远一些的打算是什么?他坚定地说:“我想要到基层政府部门去服务,造福一方百姓,这就是我最大的理想了。”

    选调生面试

    宋云天是来自河南周口农村的一户普通人家,除夕回家,当了一辈子村支书的奶奶拉着他的手说:“我操了一辈子的心,不想让我的孙子再受这份苦了,基层的工作很复杂,上面有千条线,下面就你这一根针,所有的线都要从你这针孔里过……”

    宋云天在田坎上徘徊,除夕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理想与现实,他究竟该做何抉择?

    最终决策的那一晚,他整夜未眠,向父母寻求最后的建议,父母说大事还得你自己做主,他问女朋友以后还会嫁给他吗,女友说她只是希望自己可以过得幸福快乐一些,并希望未来和她一起的人也是这样。

    他有些落寞的放下手机,“当然是留在北京会更幸福快乐一些。”

    最后,他去找就业指导老师寻求建议,老师说现在离校或许不够成熟,建议他先留校一段时间再考虑这个事情。

    用宋云天的话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就走到现在这一步了。

    指导老师说:“清华就是这样,它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会让你觉得你必须要去做一个有意义的工作……”

    和指导老师谈话

    宋云天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

    在学校的放映大厅里,屏幕上正直播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群众游行,当由清华师生组成的“伟大复兴”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他们的口中高喊着:“祖国万岁,青年加油!”

    观看电视直播

    或许,那一刻,宋云天的内心更为坚定,或者说,其实,他从未动摇过。

    故事的最后,严韫洲加入了电子设计自动化课题组,在迎接新的挑战的过程中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钱易教授退休后,仍专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86岁的她,授课时仍坚持全程站立;蔡峥入职清华后,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提出的项目在全球合作的背脊下推进;宋云天毕业后,被选调担任河南省心想市前姚村第一书记,在家人和女友的支持下,践行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

    一个百年名校该有的姿态和风骨就这样通过这些人物悄然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大学》片尾

    我从未去过清华,却因这部电影有了清华情结。

    有人说,看完这部电影就想要一个上清华的孩子,我想,大概是知道这辈子自己与它无缘,便只得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了。

    其实,清华只是当代大学的一个典范,真正要学习和植入心底的是清华的“大学”理念,是它的家国天下、人文情怀,就像清华的校训一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影片的镜头好几次对准了清华园里的那块石碑,上面赫然刻着四个大字:行胜于言。

    石碑

    我想,如果你有孩子,我也强烈建议一定要带他去看这部电影,因为,看完电影,他或许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但至少也能领略到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一边在写,一边也在质问自己是否真的有资格去写这些?我从未去过清华,也不曾真正的了解过它,我没有多大的成就,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到底,是否有资格去述说它?

    可是我还是写了这么多,我想,至少我看这部电影的这份感悟是真实的,也是我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表达的。

    如果说《大学》这部电影是创作团队写给清华的一封情书,那么,我写这么多,大概就是写给《大学》这部电影的一封情书吧。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即将迈入三十岁的门槛,现在回首过来,有很多二十多岁时想做而没有去做的事想要去完成,却又总会觉得是否为时已晚?

    而此刻,我却觉得,三十岁,刚刚好,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部电影为我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我重新拾起信心和勇气继续前行。

    年过花甲的老教授都没有放下过自己热爱的事业,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放下自己心中曾坚守的那份热爱与责任?

    人为什么而活着?如果我们不是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

    如果你是青年,那么,加油吧,青年。

    如果你已是中年,那么,站起来,再次出发吧。

    如果,你已到暮年,那么,套用常沙娜教授的那句话——“生命不息,跋涉不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写给清华大学的一封情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pf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