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表明,不同教育风格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影响。
民主型教师——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成为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这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论教师在与不在,学生都能自主学习。
专制型教师——认为学生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的管理,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很少给予学生表扬。学生对于这类教师普遍持反感态度,往往一开始屈服,时间久了或者压迫过大容易被激怒,学生离开教师的监督就不学习了,师生双方矛盾重重,成绩自然不好。
慈爱型教师——教师管理宽松,对学生行为听之任之,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表面上受学生喜欢,时间久了就会引发学生反感。这种教师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我思考能力,依赖性较强,往往努力方向不明,学习行为随意。
近些年来,新教育样态正在重组与定义,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复杂的转型。比如,教育,由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转为培养能终身学习、会解决问题的人;学校,由围墙中的知识提供转为开放空间中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连接;师生,由单向度的教与学的关系转为学习共同体的共建者……
作为教育关键变量的教师,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场挑战?可以说,这是历史发展给每个教育人出的必答题。
能够真正体现出自我生长、自我迭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三个特征:洋溢于心的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敏感。执着于魂的对教育的探索与创造。充盈于脑的对学习场景的开发与学习设计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优质课堂教学活动的出现,百分之百仰仗教师。不断超越我们自身成长的天花板,坚持“以学习为中心”,把“学习”作为教学中的核心事件加以研究和探讨,掌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策略,才有可能真正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气象。
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让我们的学生从中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