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75867/a57589eb97e4f60d.jpg)
“我们成功的关键”,光这7个字就足够掏出荧光笔划下双横线。查理对2个关键点平白简要的说明,更是让我划好重点后,手心微微出汗。
我们成功的关键
1.如果乌龟能够吸取它那些最棒前辈的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的洞见,有时候它也能跑赢那些追求独创性的兔子或者跑赢宁愿跻身那些忽略前任最优秀的工作的蠢货之列的兔子。乌龟若能找到某些特别有效的方法来应用前任最伟大的工作,或者只要能避免犯下常见的错误,这种情况就会发生。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我们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货,久而久之,我们这种人便能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思考
如果能做兔子,有几个人愿意做乌龟呢?自问看到这一段内容,感到莫名激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想做兔子不成,试图用乌龟这个角色来安慰自己“我可以跑赢兔子,只要方法有效”。
前提很重要,容易被忽略,去掉前提“有效的方法”,就只剩下“我可以跑赢兔子”——这是很多金句看起来像鸡汤的原因。有时不是故意忽略前提条件,是因为内心深处知道,前提是现实,结论是理想。前提条件就像空气,成为让高飞的泡泡破灭的大气压,是无形却有力的存在。
查理的这段话,我看的重点落在了“有效的方法”。在哪里寻找呢?
=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找实践证明过的洞见
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和清单
=不要试图追求独创性,而是避免犯下常见的错误
学习基本常识并了解人性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里面,兔子看到乌龟太慢了,于是跑到半程在树下面打了一个盹结果睡过了头,乌龟赢得了比赛。让我们用常识来重新看这个故事。
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乌龟的成功经验无法参考,没有普适性,也就不是普世的智慧。可以从中深入思考的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对方的失误上,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这些人通常会成功么;当处于领先时,选择休息一下再出发,这仅仅是因为骄傲,还是出于什么心理?他们通常会失败么。
2.我们并不自称是道德高尚的人,但至少有很多即便合法的事情,也是我们不屑去做的。我们不会去做那些事情。目前美国有种文化认为,所有不会把你送进监狱的事情都是可以做的事情。我们认为,在你应该做的事情和就算你做了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的事情之间应该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我想你应该远离那条线。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由此而得到太多的赞誉。这样做事的原则帮我们赚到更多的钱。我相信就算这种经营方式没有给我们赚这么多钱,我们也不会做坏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由于做正确的事情而赚到更多的钱。
记住路易斯·文森狄的规则:说真话,你将无须记住你的谎言。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概念。
思考
影视明星阴阳合同的新闻,曝出演艺界的天价酬劳内幕。如果说逃税明摆着是违法的,那么趁着出名,演艺大咖多拿酬劳算不算踩线?这里多和少的标准谁来决定,尺度又在哪里呢。
在法律之外,有一条不可随意跨越的线,查理说的那条线,我的理解是道德。道德的那条线,并不存在于日光之下,白字黑字之上,存于天地人心。如果身处同一个社会环境下,人们心中各自有着一条潜藏的道德线,那条道德线有着何种内容,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长远来看,符合人们共同和更长远利益的生意,会有好的回报收益,这一点我并不怀疑。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获取眼前的利益呢?而这样的过线行为,背后是什么样激励机制促成的呢。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当竞争,是时间和生存焦虑的传染性,是宣传导致膨胀的个人私欲,还是犯规成本过低所导致的呢。
想起前一段因为狂犬病引发一波热议,公众号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文章,是遛狗不拴狗的狗主人无德,还是毒杀无人看管宠物狗的人无德?两边的争论不断。对此,我没有评判。在想要抱怨世道人心之时,愿自己能带着查理的理性和反思,学会有尺度地说真话。
昨天发了第一天的读后感,有朋友问我:“为啥你读的书都是我学投资理财的老师也推荐的,可我记得你说对投资理财不感兴趣?”我笑笑回复:“我看这本书,学的不是投资理财,是思维方式。”
转而一想,难道一个投资理财成功的人写的书,就是关于投资理财的书。我想自己看这些书,无非是想站在“德财兼备”的人肩膀上,借一双慧眼,站稳一点,而不是卷入是非的漩涡里无法自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