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那年失落而痛苦的鲁迅不复慷慨激昂,“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消沉的鲁迅在绍兴的一家会馆里钞古碑,摇着蒲扇孤独地坐在曾经缢死过人的槐树下,透过密叶缝看着一点一点的青天,任由槐蚕冰冷地落在头颈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到最后,我才明白这是一场游戏。
同一本书籍,同一个人,不同的生活场景,真的别有“生”意。
曾经我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不会结果,但是我依旧努力着。可现在看来,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地可笑又可恨。
以前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真的太过幼稚,好像自己就是一个小孩,真的太过天真。一瞬间的事事,让我顷刻间醍醐灌顶,或许这就是成长吧!又或许这就是我为自己的选择交的学费,知道走错了,好知道回头,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偏偏就是知道错了,依旧处处栽,这个世界,真的不太友好,学费有点贵。
一些貌似偶然的机缘,往往使一个人的生命的分量和色彩都发生变化。成功,似偶然,实不偶然,它闪耀着您的生命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
下定了决心再出发,这一次不是为了什么,只是想趁着还有几年好光阴真正的为自己努力一把,对的,为了更好的开始,继续加油!
人生的路上,留下太多的脚印,有深有浅,也许这样的经历才算得上丰富,但是有时候宁愿平淡点,淡漠点,但是,却每每不能让自己有这样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我不想面对的,不愿知道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