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嘉铭来自农村,按照网络流传的小康家庭收入标准来看,需要他奋斗的日子还望不到边。
当初入职培训,他从200多号新人中脱颖而出,拿下了“最佳学员”的称号;
一次重要考试,以同批次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第二年他便作为教员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考前培训;
部门经理点名带他出差协调工作,从未沾过白酒的嘉铭席间端起满满的酒杯一饮而尽; 曾经为了完成一套棘手的策划方案,下了夜班不去休息,操起了行政岗的工作,48小时不眠不休,按时按量递交了方案,最终的效果让项目主管赞许有加…
嘉铭是典型的拼命三郎,越是精明强干,越有任务加身。在去年的绩效考核中,嘉铭排名科室第二,领先了他的一众前辈。 对于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新人来说,嘉铭的表现可说是非常出彩,至少在一起入职的同事里,无人能出其右。
每个女孩子都不会拒绝积极上进的品质,小颖正是被嘉铭身上的正能量所吸引;而善良活泼的小颖也为嘉铭的生活平添了一缕阳光。 有人说美好的爱情是神圣的,小颖的出现让嘉铭多了一份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更像是一种压力催着他不断向前奔跑。于是,本就卖力的嘉铭更是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为了上班方便,嘉铭在公司对面租了间房子,每天不是在单位上班就是在去单位学习的路上,打球、健身的爱好也放下了,这样每天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然而,嘉铭对爱情的理解似乎也停留在了学生时代。
在他的逻辑里,空有风花雪月的爱情纯粹是耍流氓。他要努力赚钱,要先看到生活的希望--至少让他自己先看到希望,不然一切都是索然无味,做什么都是浪费时间。
即便是面对小颖的几番主动,嘉铭也是百般克制。他要先打好物质基础,认为这样才是对小颖、对两个人的未来负责任的表现。
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朋友心疼嘉铭这种近乎自虐、自我鞭策的恋爱观,也不免笑话他这是一颗不开窍的榆木脑袋。
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精神寄托,即便不占有对方在心灵上寻找慰籍,也能用乌托邦的方式呵护若即若离的情愫。可现实不存在乌托邦,没吃过夏娃的苹果没有发言权,男女之间有了身体的接触才会爱之入骨,情之入心。
这跟“生活的希望”,跟柴米油盐没有一毛钱关系。
而嘉铭的问题不止于此,他不是没有生活情调,他简直没有生活。 他可以在公司年会上为“展现部门风貌”引吭高歌,却没陪小颖去过KTV;可以随领导外出协调工作时豪饮一杯,呛出来的眼泪都能挤回去,却因为“最近工作紧张”一再拒绝小颖家人的邀请。
嘉铭不是不在乎小颖,他时刻期盼着自己成功的那天,许小颖一个风光的婚礼,将小颖迎娶回家,给她一个温暖的港湾。
在他构想的每一幅诗和远方的画面里,都有小颖幸福的微笑。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抵达心中构想的远方,只知道成功之前,每过一天,小颖的幸福就推迟一天,于是工作愈加拼命,不顾肠炎加剧、一度心脏发痒。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驱使他更快接近成功,对当下无视小颖感受的愧疚是他最大的动力。
这种过度的焦虑使嘉铭陷入一种无解的怪圈,一度让他联想到《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心中难以排解的心酸:欲救紫霞,便要打败牛魔王;欲打败牛魔王,便要化身孙悟空;欲变回孙悟空,便要戴上金箍;欲戴金箍,便要放下七情六欲,放下心爱的紫霞。
我们总在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里,遇到自己最爱的姑娘。
因为不忍看到爱情的将就,我们甚至不敢承认、也不想接受二十岁时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情感经历,竟然就是爱情最初的模样。
于是我们急于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哪怕为此戴上一顶摒弃其他所有欲望的金箍:我欲给她幸福,便要心无杂念,全心投入学习、事业,等到成功之后,一定牵上她的手,邀她一同分享这傲人的荣光。
但是,谁也不知道,我们先行抵达的究竟是意外还是远方。
小颖和嘉铭分手了,因为她觉得在爱情里,当下在一起的时光胜过无数个远方。
嘉铭忘了,他构想的画面中有她幸福的微笑,不趁着当下的时光牵起她的手,如何带她奔向爱情的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