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革命前后
鲁迅与范爱农在绍兴邂逅的时候,范爱农是一派潦倒之相。“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当时他在乡下以教学几个小学生勉强糊口,偶尔觉得气闷,就到城里来喝酒,喝醉了就说一些“愚不可及的疯话”。两个旧日曾经敌对的人,在命运的漩涡中彼此理解了对方,成了真正的好友。即使境况再艰难,也还有人陪着喝酒,说笑话,这也是乱世中的幸运吧。
辛亥革命了!绍兴光复了!“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带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革命了,一个新的时代要开始了,好日子要来了!他也有了事情做,和我一起办学。“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可是革命了又怎样呢?看看绍兴就知道,军政府是几个旧乡绅组织的,铁路的股东做了行政司长,钱店的掌柜做了军械司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王金发又做了大都督,提拔了一些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于是,“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冷静的叙述中,是多么沉重的悲哀和深刻的讽刺。
鲁迅终究没有在绍兴呆下去,他应邀到了南京教育部任职,后来又随教育部迁到了北京,这期间他和范爱农就只有书信联系了。范爱农被原来学校解雇了,因为学校校长是孔教会的会长,是不能容忍爱农这样向往革命的人存在的。于是“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无事可做,性格也不好,大家都讨厌他。还有朋友请他喝酒,但他能来往的只有几个年轻人了,这些年轻人不愿意听他发牢骚,更喜欢听他讲笑话。天地之大,对爱农来说,哪里还有知音呢!穷途末路,不如归去。他在一个雨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失足还是自杀,也许并不重要,他终于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离开了这个让他充满希望但又无比失望最终让他绝望的世界。
4.深刻主题
范爱农的人生是一个悲剧。可是,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悲剧人物何其少呢?鲁迅的叙述是沉重的,回想起这位生不逢时、命途多舛的好友,他的心情是悲哀的。而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固然和他的性格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这个吃人的社会。全文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却备受打击和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失望,也表达了对这位耿直孤傲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本文发表于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四期。此时距离范爱农去世已经14年了,可是鲁迅先生不仍然是困守在黑暗的旧障壁中大声呐喊追求光明吗?在这悲伤的文字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他对老友的怀念,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有对新的社会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