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以来也或许因为工作氛围有所变化 ,工作量的无形增加 ,让自己一直都处在郁郁不欢之中,我也在一直做着自我调节。
尽量放下任何执念,给自己精神松绑 ,我不喜欢有压力的环境,更不喜欢死板的工作方式。也许是年纪的原因,我主打快乐工作,若工作不能使我快乐,我便想要逃避当下的境况。
反正工不工作对我的生活来说也不会影响很大。工龄已满30年,若想退估计有能找到理由。
如今更专注自我当下的体验,对于自己不悦的心情,我也在试图寻求一些方式进行转化。
比如又开始练字,又开始运动,又开始外出赏花,又开始寻找生活乐子。其实我觉得如果心情不好,便用其他方式宣泄一下更好。
这阵子忙的没空唱歌,估计唱唱歌也可以调节心情。疫情期间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学一首新歌。闺蜜在群里经常发旋律轻快的歌曲,给我布置任务,我就以学的快为兴趣点。因为学得快,忘的也快,再去KTV同学把歌的旋律点开,我便不会唱了。想想那时候傻傻的快乐也挺有趣。
我的抑郁除了和工作有关,我觉得和年龄更迭也有关系。好像对生活一下就失去了激情,没办法只有自我营救了。这种情绪上的问题我甚至觉得谁也救不了自己,只能靠自己走过这段没有光的路途。
再有就是学习成长可以让自己走出情绪低潮期。刚巧今晚丈夫的朋友,给我发来信息推荐我参加有关家庭教育的沙龙,后期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我很感兴趣,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找到自我价值,这也是生活的动力。
又想起许三多说的话: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看朋友也有说自己情绪低落现象,我就特意查了一下。
春天一般容易抑郁。因为春天在环境变化、生理因素和社会压力等方面都存在促进抑郁发生的可能性。
从环境因素来看,春天天气多变,晴雨不定,昼夜温差较大,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频繁,易产生烦躁郁闷的感觉。
从生理因素来看,春天人体的代谢增强,激素分泌增加,内分泌容易紊乱,从而导致情绪波动加大,更难控制情绪。
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节奏快,生活、学习、工作压力较大,患者会有许多压力,但又无法短时间解决,得不到满足和宣泄,积攒形成负面情绪。
抑郁的相关因素还有遗传、性格、巨大环境变化、神经分泌紊乱,遗传可导致抑郁易感性升高,性格悲观自卑,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焦虑的人更容易发生抑郁。巨大环境变化,如亲人离世、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等情况,都会促发抑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多摄入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户外运动和进行合适的情感宣泄来预防春天抑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