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端午节背后不得不谈的历史人物——屈原

端午节背后不得不谈的历史人物——屈原

作者: 徐二新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13:14 被阅读0次

    细谈历史人物——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著名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博闻强识,嗜读成性,出身贵族却能体恤民众。如此般的才华很快得到楚怀王的倚重。史书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国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我们知道,史书的寥寥数字便能代表一位历史人物的不平凡,而惜墨如金的史书如此评价,更加彰显屈原当时的政治地位的不平凡。

    然而,还等不及屈原展现出他作为政治家更加不平凡的一面时,他便被罢黜了。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屈原被流放汉中。

    后来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楚怀王稍稍意识到流放屈原的不对,接回了屈原重新启用他。

    好景不长,由于楚国与秦国的关系出现了好转,屈原再次成为楚国的弃儿,屈原遭遇了第二次流放,被迫隔绝于政治中心之外,沦为流落江上的憔悴迁客。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屈原创作出了名流千古的诗篇——《离骚》。

    狼火烽烟——战国期间的楚与秦

    中国有一源于楚国的成语——筚路蓝缕,现今我们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辛。而这一成语,本是形容的楚国创业从而自立于南方一段艰辛的开端。

    🔼 战国时期地图

    成语筚路蓝缕含义:筚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启,就是开。成语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

    楚国刚发展时,便是成语形容的如此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楚国人不断艰苦奋斗,国力不断增强,疆土不断扩张,至周昭王时,自立于南方,俨然已是江汉间的霸主了。

    三国演义开篇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壮大,在楚国称霸的环境下异军突起,迅速成长为不可忽略的力量。当时更有一词“朝秦暮楚”流传,和“朝三暮四”的含义颇像,也表现出当时环境下的楚秦两国的强大与两国互相的争端。

    从屈原分析整个楚国的命运走向

    屈原被重用期间,楚王众臣励精图治,整个国家的发展蒸蒸日上。对内,屈原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意图变法图强;对外,屈原意识到秦国将成为楚国最大的敌人,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而屈原被罢黜后,先后流放多次。第一次流放后,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主动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 秦楚蓝田之战,又称丹阳之战、兰田之战,

    丹阳之战失败后,楚怀王似乎是认识到流放屈原的不对,召回屈原,屈原重新回到政治中心。奉楚王的命,出使齐国,希望能与齐国缔结为新的联盟。

    然而,由于后来楚国与秦国的关系出现了好转,屈原再次成为楚国的弃儿。屈原遭到了第二次流放。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盟。当时,屈原已经被楚怀王召回来,他极力劝说楚怀王不要前去武关,以免中了秦昭襄王的圈套。楚怀王在幼子子兰的怂恿下,最终去了武关。

    结果,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秦军扣留下来。前296年,楚怀王死于异国他乡,只留下一具尸体,被秦国送回来安葬。

    🔼 楚怀王

    那时候,楚国的新国君是楚顷襄王。楚顷襄王更加不信任屈原,嫌他在宫里碍事,索性罢免他的三闾大夫职位,先后两次流放到偏僻的南方地区。

    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楚国郢都,楚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农历五月五日,屈原投身于汨罗江。

    细观屈原的遭际,与整个楚国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了一起。屈原投身于汨罗江之后,也拉开的楚国覆灭的序幕。

    文人“仕”与“隐”的选择

    倘若屈原在被罢黜之后,从此远离政治中心,老死于山野荒村,屈原也不会给后世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

    但是屈原没有。第二次被流放后,他痛恨君王的昏庸,奸人佞臣的谗言,屈原举起了自己的笔,用《天问》《离骚》《九歌》,向昏庸的君王和异党开战了,响亮的宣告在自己的诗篇里。屈原的抗争,则迎来了楚王先后多次的流放逼退,尽管如此,“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图源:冼小前油画作品集

    吃一颗粽子,领会节日背后历史风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节背后不得不谈的历史人物——屈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eofktx.html